本题问题:唐宋时期,城墙一般为____的几何形状,高为10~20米,小城的周长数里(古时1里约合今500米),大城的周长可以有数十到数百里。
本题选项:
A.封闭
B.开放
正确答案:封闭
题目来源:《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版)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拓展阅读:
唐宋时期,城墙一般为封闭的几何形状,高为10~20米,小城的周长数里(古时1里约合今500米),大城的周长可以有数十到数百里。
城墙是古代建筑在城市四周作防守用的墙。
汉代至唐代以前,城墙体系开始逐渐完善,到唐宋时期城墙设施已经规范化。
《武经总要》、《修城法式条约》等书详细记载了当时城墙城门、瓮城马面、弩台、吊桥水门等防御设施的相应制度和做法。
而到了元代,蒙古骑兵的自信无人能挡,对城墙又疏于维护了。
明代时,朱元璋掀起全国建城浪潮,不管是长城还是城墙,均采用更加坚固、更加完备的材料和技术建造,此时的城墙建造技巧和规模已最成熟。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