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符合____的要求,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土地用途的规定,不得损害已经设立的用益物权。
本题选项:
A.保护耕地
B.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C.环境保护
D.绿色环保
正确答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题目来源:暂无
出题单位: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
拓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四十六条规定: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土地用途的规定,不得损害已经设立的用益物权。
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的建造并保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用益物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自主利用该土地建造并经营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我国对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采取了登记生效主义,即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生效,并不直接发生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效力,而仅发生债的效力,即出让人有权请求受让人交付土地出让金,受让人则有权请求出让人交付土地并办理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只有完成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才发生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的效果,才发生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因此,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期限应当自完成登记之日起算。应当注意的是,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否完成登记并不影响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效力。
出让与划拨是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两种基本方式。我国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划拨的适用被严格限制。
1、以出让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
(1)定义
以出让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权人的身份将建设用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让渡给土地使用人,由土地使用人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
(2)特点
与划拨相比,出让有以下几个特点:1、交易性。与划拨带有行政性不同,出让是国家作为土地所有权人与土地使用人之间的交易行为,须以书面合同形式完成。2、有偿性。交易性决定了出让的有偿性,土地使用人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均须缴纳土地出让金。3、期限性。以出让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均有期限限制。
(3)出让方式
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的方式主要有四种。
第一,协议出让,即国家以协议方式将建设用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
第二,拍卖出让,是指出让人发布拍卖公告,由出让人在指定时间、地点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给最高应价者的行为。
第三,招标出让,是指出让人发布招标公告,邀请特定或者不特定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参加建设用地使用权投标,根据投标结果确定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行为。
第四,挂牌出让,是指出让人发布挂牌公告,按公告规定的期限将拟出让土地的交易条件在指定的土地交易场所挂牌公布,接受竞买人的报价申请并更新挂牌价格,根据挂牌期限截止时的出价结果确定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行为。
(4)出让合同
通过招标、拍卖、协议等出让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由市、县人民政府自然资源行政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
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当事人的名称和住所;土地界址、面积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占用的空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出让金等费用及其支付方式;解决争议的方法。
2、以划拨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
(1)定义
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相关法律规定的权限和审批程序,将国有土地无偿地交付给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的土地使用者使用,土地使用者因此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行为。与出让不同,划拨是国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严格的法律程序授予用地者土地使用权。其本质上是一种非市场化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设定方式。
(2)划拨方式
两种方式:一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国有土地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二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将建设用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
(3)划拨的适用范围
以划拨的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存在不少弊端,因而对划拨方式的适用范围应予以限制。《民法典》第347条第3款明确规定:“严格限制以划拨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4条的规定,下列建设用地使用权,确属必需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划拨:(1)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2)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3)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