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超视距雷达为____地球曲率的影响探测以雷达站为基准的水平视线高度以下目标的雷达,狭义而言是指雷达发射和接收的电磁波以凹曲向下的路径,非直线传播的地面雷达。
本题选项:
A.不受
B.受
正确答案:不受
题目来源:参见《国防科技奥秘》(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版)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拓展阅读:
超视距雷达为不受地球曲率的影响探测以雷达站为基准的水平视线高度以下目标的雷达,狭义而言是指雷达发射和接收的电磁波以凹曲向下的路径,非直线传播的地面雷达。
超视距雷达,天波雷达 (英语:Skywave OTH radar, Skywave Over-the-horizon radar,或称BTH, beyond the horizon),天波 (Skywave)是指从电离层(上层大气的带电层)反射或折射回地球的无线电波的传播,由于它不受地球曲率的限制,天波传播可以用于在洲际距离上超越地平线,它主要使用短波频段,通常为1.6-30MHz兆赫(187.4-10.0m米)。
超视距雷达使雷达系统能够发现非常远的目标,通常长达数千公里。几个OTH雷达系统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开始部署,用于部分的早期预警雷达系统,但是这些一般都被空中早期预警雷达系统代替了。
随着冷战结束,精确远程追踪的需求不那么重要,因为可用于海上侦察和禁毒执法,较为便宜的地面雷达重新受到关注,于是OTH雷达最近又恢复使用。
超视距雷达的主要优点是能克服地球曲率的限制,探测地平线以下的目标。天波超视距雷达的作用距离为1000~4000公里。地波超视距雷达的作用距离较短,但它能监视天波超视距雷达不能覆盖的区域。超视距雷达的工作波长接近或大于目标尺寸,因此它的目标散射截面比微波雷达大1~2个数量级。
超视距雷达在使用上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只能探测电离层以下即300~400公里以下的目标;只能获得目标的方位和距离信息,很难获得仰角信息;测量精度低、分辨率差;电波通道不稳定,干扰因素多,气候变化、北极光和太阳黑子直接影响天波超视距雷达的性能,甚至使它不能正常工作;在中波、短波波段,频谱拥挤,带宽窄,互相干扰严重。
此外,超视距雷达系统庞大,雷达站内还配建诸如电离层监测站和气象站等支援设施。为了提高超视距雷达的效能,需要进一步增强系统对环境的自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超视距雷达主要用于早期预警和战术警戒,是对地地导弹(特别是低弹道的洲际导弹和潜地导弹)、部分轨道武器(包括低轨道卫星)和战略轰炸机的早期预警手段。它能在导弹发射后1分钟发现目标,3分钟提供预警信息,预警时间可长达30分钟。
超视距雷达在警戒低空入侵的飞机、巡航导弹和海面舰艇时,可以在200~400公里的距离内发现目标。与微波雷达相比,超视距雷达对飞机目标的预警时间约可增加10倍;对舰艇目标的预警时间可增加30~50倍。它还能探测4000公里以内的核爆炸,通过测量电离层的扰动情况估计核爆炸的当量和高度。
超视距雷达的分类:
超视距雷达按电磁波传播方式不同,可分为天波超视距雷达和地波超视距雷达两类。前者利用电离层折射,后者利用地球表面绕射。天波超视距雷达又可分为前向散射和后向散射两种类型:
天波前向散射雷达的发射站和接收站相距数千千米,利用目标对电离层的扰动来探测目标,必须多站配置才能求得目标距离,现已极少采用。天波后向散射雷达和地波超视距雷达的发射站及接收站均位于邻近地点,利用目标后向散射原理探测目标,可提供目标方位、距离和径向速度。天波后向散射雷达能探测地面距离为900~3500千米的低空目标。地波超视距雷达必须架设在海岸边,以减小传播损耗,对飞机的作用距离可达200~400千米。
超视距雷达一般采用方位电扫±30°的相控阵天线,用单脉冲比幅法测角,用多普勒信号处理技术完成动目标检测。天波后向散射雷达是低空防御系统中一种有效的预警手段,是超视距雷达发展的重点。超视距雷达还能进行海洋状态的遥测及空中交通管制。
在实际运用中,天波超视距雷达发展最早,也更为成熟。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苏等国就开始了相关研究。美国在1961年使用“麦德雷”(MADRE)超视距雷达成功探测到3000千米处的飞机。1971年苏联部署在切尔诺贝利附近的“杜加”超视距雷达,发射的短波脉冲信号几乎传遍欧洲,被无线电爱好者们称作“俄国啄木鸟”。目前,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都部署了用于战略预警的超视距雷达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