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笔记/正文
战国时期,为了阻止大国的兼并,保存和发展自我,南北相联的“____”与东西联合的“____”两种针锋相对的联盟策略应运而生

 2022年10月08日  阅读 313  评论 0

摘要:问题:战国时期,为了阻止大国的兼并,保存和发展自我,南北相联的“____”与东西联合的“____”两种针锋相对的联盟策略应运而生。答案:合纵 连横。

本题问题:战国时期,为了阻止大国的兼并,保存和发展自我,南北相联的“____”与东西联合的“____”两种针锋相对的联盟策略应运而生。

本题选项:

A.连横 合纵

B.合纵 连横

正确答案:合纵 连横

题目来源:《中国军事通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拓展阅读:

战国时期,为了阻止大国的兼并,保存和发展自我,南北相联的“合纵”与东西联合的“连横”两种针锋相对的联盟策略应运而生。

合纵:联合弱国共同抵抗强国,连横:联合强国制衡第三国。

合纵连横实际上是一种为了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军事、外交策略。

合纵因为战国七雄中后期较弱的的国家魏、赵、韩、燕、楚是纵向分布的,古时南北朝向为纵,东西朝向为横。联合南北各国是为“合纵”。

合纵不一定是攻秦,也可能是伐齐,公元前288年,李兑曾合纵五国攻秦,之后齐国毁约吞并宋国,退出合纵联盟,苏秦游说五国联合对抗齐国,之后五国合纵伐齐。燕国大将乐毅攻下齐国七十二城。

“连横”是由秦国谋士提出的,专指山东六国中和秦国联合,秦国在西,联合秦与山东六国是为“连横”。

第一次合纵和第一次连横

第一次为任魏国相国的公孙衍倡导、楚怀王主盟的楚、魏、韩、赵、燕五国攻秦之战(前318年),联军被阻挡在函谷关外。后来联军内讧分裂被秦军反攻,联军中的魏韩两国损失惨重。 第一次合纵宣告失败。

第二次合纵

(前298年),秦攻楚,战于析(今河南西峡),歼楚军5万,并占城邑10余座。齐、韩、魏恐秦继续扩张,对己更为不利,乘秦军久战疲惫,于当年由齐国国相孟尝君倡导,齐闵王为“纵长”联合攻秦。经三年苦战,终于击败秦军,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归还韩之武遂及魏之封陵等地。宣告第二合纵取得胜利。

第三次合纵

前294年,白起在伊阙之战(今河南洛阳龙门)歼灭韩魏联军24万,各国惊恐。魏与赵合谋,派李兑联络各国共同反秦。著名合纵鼓吹者苏秦,亦为燕国利益入齐游说。以李兑为倡导者,齐闵王为盟主。齐燕赵韩魏五国攻秦,结果秦国先后与魏赵交好,归还侵占的部分土地,攻秦联军瓦解。

合纵期间齐国吞并宋国引起各国不悦。苏秦趁机游说各国由合纵攻秦改为合纵对齐,结果五国伐齐,燕赵联军首领乐毅领军占齐国七十二城,齐国仅剩即墨和莒,差点灭国。后来田单复国,但是齐国国力大损。第三次合纵攻秦无果,伐齐胜利。

第四次合纵与“远交近攻”

秦昭襄王采取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攻打魏赵韩,然后白起攻打楚国,占领楚国国都,取得了多场胜利,占领了广大的地区。

迫于秦国的攻势,前247年,魏、赵、韩、楚、燕五国组成联军,由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指挥攻秦,在河外(今河南西部黄河以南地区)大败秦军,并尾追至函谷关后撤军。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获得了胜利。但是并没有重创秦军,也没有夺回过多的土地。

第五次合纵

秦王政继位后(前246年),吕不韦掌权,依旧采用远交近攻方针,五年间攻魏四次,攻韩三次,攻赵一次。占领韩上党郡,并重建太原郡(西至黄河,北至山西繁峙,东与燕赵交界,南接上党郡),切断了燕、赵与魏、韩间联系,并在战略上造成对赵、魏、韩三国侧翼包围态势。

中原各国为打破不利局面,以图生存,尽最大努力于前241年次组成赵、魏、韩、燕、楚五国联军,由赵将庞暖指挥攻秦。进攻开始顺利,攻入函谷关内后遇到率秦军集中兵力,联军败退撤军。

第五次合纵宣告失败,10年后秦国开始歼灭六国,前230年,韩国灭亡。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xuexi/biji/13601.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099
  • 评论0
  • 浏览8800054
排行榜
随机推荐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