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补全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绝句》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
本题选项:
A.桃花依旧笑春风
B.多少楼台烟雨中
正确答案:多少楼台烟雨中
题目来源:《钱锺书选唐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版)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拓展阅读:
补全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绝句》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绝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江南春》写景如画,是流传千古的名篇。短短四句,既写出千里江南的锦绣春光,也写出它深邃的历史感,写景中又寓有今昔盛衰的慨叹。
春到南国大地,耳中传来莺啼婉转,望中则见花草葱茏,怡红快绿。山乡水村春意盎然,色彩明丽的酒旗迎风招展,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生机。首联十四字,不仅有春莺、春花、春草、春水、春山、春风等春天的景物,而且声、色、动、静兼备,思致清新活泼。写酒旗迎风招展,更增添了万物欣悦、欢快迎人的生动气氛。
唐文宗大和七年,杜牧到访江南,写下了这首传颂千古的七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江南美如画卷的春光景致,后两句则是由雨中隐隐若现的古寺,感怀古时之事。
南朝为何有“四百八十寺”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萧衍。萧衍是南朝时期梁国的皇帝,世称梁武帝。萧衍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在中国历史上,当皇帝当得太久好像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后期却沉迷美色,不理朝政,引发了安史之乱;又比如汉武帝,前期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西汉王朝达到鼎盛,但后期却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地进行对外扩张,使百姓深受其害。
萧衍在位早期,政绩也是十分显著的。首先,他十分勤政,不喜欢骄奢淫逸,也不沉迷于美酒女色。其次,他广开言路,积极纳谏,还非常时髦地设立了“皇帝意见箱”——无论想毛遂自荐的,还是想举报贪官的,或者是对国家的法律条款有什么意见的,都可以写信投到“意见箱”里面去。他也会定期开箱查看。此外,对于官员的选拔和任用,他最重视的就是“政绩”二字,一切靠政绩说话。这样一来,官员们个个都积极做事,以求仕途升迁。
早年的萧衍是儒家的忠实信徒,但晚年却成了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一心向佛,还屡次出家当了和尚。据史学家分析,萧衍之所以出家,主要原因可能跟两个人有关:
一个是他的六弟萧宏。据说,萧衍对萧宏向来特别好,连他窝藏杀人凶手都不责备,甚至还给他加官晋爵。可是萧宏非但没有知恩图报,反而还跟萧衍的女儿私通。丧心病狂的二人还意图谋反,派了刺客去刺杀萧衍。最后事情败露,女儿羞愧自杀,罪大恶极的萧宏没有得到萧衍的惩罚,而是病死了。
另一个是他的儿子萧综。萧综的母亲吴淑媛原本是东昏侯的妃子,后来才嫁给了萧衍。嫁给萧衍七个月,她便生下了萧综。萧衍知道其中缘由,却并没有怪罪她,而是更加善待这母子二人,将萧综视如己出,让他当上将军,又封他为王。可是后来吴淑媛却暗中告诉萧综,他不是萧衍的亲生儿子,萧综从此便有了异心,投靠了敌国北魏,还改了名字。萧衍不仅不生气,还派人给他送去了他小时候穿过的衣服,可是萧综并不愿意回来。
原本心怀慈悲、以德报怨的萧衍,经历这两次打击后,心里难免凄苦,于是看破了红尘,从此出家当了和尚,一心吃斋念佛。皇帝要去寺庙当大和尚,大臣们当然是不同意的。所以,每次萧衍一出家,大臣们就用钱把他给“赎”回来。不仅自己信佛,萧衍还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法令,让人民都遵守佛教的规矩:所有人都不准吃荤,要跟他一起吃素,甚至连祭祀的宗庙也不能用猪、牛、羊,而要用蔬菜代替。这一举动遭到了民间的极大反对,四海之内怨声载道。
不仅如此,萧衍还不听劝阻,大建佛寺,一口气修建了五百多所寺庙,每一座都气势恢宏,无比华丽。寺庙里养了数十万和尚,不耕田,不纳税,全靠皇帝供养。个个寺庙都富得流油。自从做了和尚,萧衍就潜心研究佛学,再也没有精力打理朝政了,一时间朝廷里奸臣当道,乌烟瘴气。曾经的政治清明的局面再也无法重现了。这样一来,国家几乎被掏空了,百姓越来越不满。最后,在公元548年,梁国将领发动了叛乱,史称“侯景之乱”。在这场战乱中,侯景攻占了梁国都城,萧衍被活活饿死了。
梁武帝萧衍曾经明智勇武,本有机会成为一代明君,却落得如此下场,真是令人唏嘘。晚唐时期,藩镇割据一方,朝廷里宦官专权,大唐政权风雨飘摇。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皇帝竟一心向佛。佛教的壮大并没有为国家带来繁荣和富强,反而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忧伤国事的杜牧站在江南烟雨之中,遥望那数百座隐隐若现的古寺,回想起梁武帝萧衍因大兴佛教误国误民的故事,不由得感慨良多,才写下了这首怀古叹今的千古名作《江南春》。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