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战国时期,____成为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和要地,并且是武器制造和兵员集结的基地,多处于水陆交通枢纽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本题选项:
A.城邑
B.围场
正确答案:城邑
题目来源:《中国军事通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拓展阅读:
战国时期,城邑成为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和要地,并且是武器制造和兵员集结的基地,多处于水陆交通枢纽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城邑(yì)即城市,是古代城市的统称。早在龙山文化时期,齐地就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城。仅淄博市桓台县境内,存留的古邑遗址,就有璞邱邑、渠邱邑、棘邑、狄邑等。由此可见,当时城邑之多了。
考古发现,早在龙山文化时期,齐地就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城。山东章丘龙山城子崖就是代表。“城子崖遗址环绕着长方形的板筑城墙,南北约四百五十公尺,东西约三百九十公尺,住房多在城内”(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34页)。姜齐建国,历数百年的建设,齐国的城邑已成星罗棋布之势。仅淄博境内存留 到现在的古城遗址,荦荦大者就有临淄齐国故城、安平故城、昌国故城、於陵故城、逢陵故城、莱芜故城、高阳故城等。仅淄博市桓台县境内,存留的古邑遗址,就有璞邱邑、渠邱邑、棘邑、狄邑等。由此可见,当时城邑之多了。
先秦时期,齐国不仅城邑繁多,而且城市规模宏大,城内道路如织,布局严整。以齐故都临淄为例。当时的临淄包括大城和小城两部分。
小城在大城的西南方,其东北部伸进大城的西南隅,两城咬合相连。大城南北近4.5公里,东西约3.5公里,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城郭;小城南北极星公里余,东西1.5公里,是国君居住的宫城。城内道路纵横,多与城市相通。现已探明主要交通干道10条,小城内3条,大城内7条。大城东部南北大道自南墙东侧门向北,与东门里的东西大道相接,全长3300米.路宽20米。其余街道宽各20米、17米、15米、8米、6米、4米不等。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