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1920年9月,____发表《谈政治》一文,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这表明,他已站到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来了。
本题选项:
A.李大钊
B.陈独秀
正确答案:陈独秀
题目来源:参见《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拓展阅读:
1920年9月,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这表明,他已站到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来了。
1917年9月的《新青年》三卷五号,陈独秀在回答“顾克刚”的来信时说:“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1918年,陈独秀又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中说:“我现在所谈的政治,不是普通政治问题,更不是行政问题,乃是关系国家民族根本存亡的政治根本问题……国人其速醒!”
对于陈独秀“食言”的做法,胡适等人自一开始就抵制过。也因此,另一本“色彩鲜明”的杂志《每周评论》问世。陈独秀转到上海后,公开阐释《谈政治》,并在《新青年》刊发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对此胡适于1920年底给陈独秀写了封信,针对“《新青年》色彩过于鲜明”问题,提出了三种解决办法:
一、“听《新青年》流为一种有特别色彩之杂志,而另创一个哲学文学的杂志”。
二、“将《新青年》编辑的事,自九卷一号移到北京来”,并“发表一个宣言,声明不谈政治”。
三、借《新青年》“被邮局停寄”,而“暂时停办。”
接到胡适的信后,1921年1月9日,陈独秀给胡适等北京编辑部集体回了一封信,明确不赞成第二个办法(即编辑部移到北京)和第三个办法(即停刊)。他在信中表明“只要在世一日,绝对不赞成第二条办法”,因为“没有理由可以宣言不谈政治”。
专家认为,随着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成立,早期共产党人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也表明,马克思的思想,正式从“学说”成为了一部分人为之奋斗的“主义”。
1919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
1920年9月,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明确宣布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表明他已从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湖南学生运动领袖毛泽东在第二次到北京期间,热心搜寻并阅读中文本的共产主义书籍,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邓中夏、蔡和森、恽代英、翟秋白、周恩来、赵世炎、陈潭秋、向警予、高君宇、何孟雄、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等,也先后成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一些老同盟会会员如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也在这时开始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这些有着不同经历的先进分子殊途同归的事实表明,认定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自觉地在实践中经过反复比较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