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笔记/正文
北宋苏颂《图经本草》记载:“油叶出油胜诸子,油入蔬清香,造烛甚明,点灯光亮,涂发黑润,饼饲猪易肥,上田壅苗堪茂。”指的是____

 2022年02月17日  阅读 858  评论 0

摘要:问题:北宋苏颂《图经本草》记载:“油叶出油胜诸子,油入蔬清香,造烛甚明,点灯光亮,涂发黑润,饼饲猪易肥,上田壅苗堪茂。”指的是____。答案:B、油菜。

本题问题:北宋苏颂《图经本草》记载:“油叶出油胜诸子,油入蔬清香,造烛甚明,点灯光亮,涂发黑润,饼饲猪易肥,上田壅苗堪茂。”指的是____。

本题选项:

A.花生

B.油菜

正确答案:B.油菜

题目来源:《中国古代农业》(中国商业出版社2015年版)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拓展阅读:

隋唐宋元时期的油料作物的种类日益多元化。古老的叶用蔬菜芸苔转向油用,被改称为“油菜”。

北宋苏颂《图经本草》记裁:“油叶出油胜诸子,油入蔬清香,造烛甚明,点灯光亮,涂发黑润,饼饲猪易肥,上田壅苗堪茂。"

油菜的鲜嫩菜苔历来为珍贵佳肴,食用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菜苔供作皇戚膳食或祭祀品,称芸苔菜,还有胡蔬、旋芥、油辣菜、寒菜等很多别名。

油菜为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分芥菜型、白菜型和甘蓝型三3种。因其籽实可以榨油,故得油菜之名,属于最古老的农作物历史悠久的农作物。

油菜是人类栽培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以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适应能力遍植世界各地,与大豆、向日葵、花生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油料作物。

中国是油菜起源地之一,在陕西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里发掘出的陶罐中,科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炭化的芥菜籽,碳14测定表明这些种子距今有7000年。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农作物中,也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芥菜籽。其种皮黑褐色,圆球形,直径多在1.5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种脐、种蒂和网纹,它和现今栽培的油菜籽已经完全相似了。

公元前3000年的夏代历书《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古的科学文献之一,其中就有“正月采芸,二月荣芸”的记述。芸,即为栽培的油菜,意思是说春分前后开始采摘菜苔,农历二月油菜就开花了。

公元前3世纪的《吕氏春秋》也谈到当时油菜种植:“菜之美者,阳华之芸”。高诱注:“阳华,山名,在吴、越之间。芸,芳菜也。”这些都表明我国农民种植油菜已有悠久的历史。

古代种植的油菜最初主要作为蔬用,称为芸苔菜。公元2世纪服虔著《通俗文》记述:“芸苔谓之胡菜。传说塞外有云台戍,始种此菜,故名。”

公元6世纪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始有关于芥菜型油菜的记述,把芸苔菜列为古代21种重要蔬菜之一:“种芥子及蜀芥、芸苔取子者,皆二、三月好雨泽时种,旱者畦种水浇,五月熟而收子。”古籍记述油菜的别名不下20多种。

据《拾遗记》记述:“芸有三种,色紫者为上蔬,味辛;色黄者为中蔬,味甘;色青者为下蔬,味咸。常供御膳及宗庙祭祀。”

《汝南圃史》记述:油菜“愈经霜雪,其味愈甜,正宜烹馔……,春初发菜心,即生花,未花时,摘心以羹,或腌或糟,俱干鲜。”“有摘花焯熟晒干,夏间作素馔,或拌酱炙肉,尤妙。”特别是湖北武昌洪山寺出产的紫苔菜,质嫩味甘,风味独特,向称菜苔中的佼佼者,历代被皇室列为贡品,有“金殿玉菜”之称。古人著诗赞曰:“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溪头先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今天人们仍喜以嫩苔为蔬,营养丰富,滋味鲜美。

农民在长期种植和食用过程中,发现油菜籽粒中含有油分,逐渐将油菜从菜用转为蔬、油兼用。

11世纪苏颂著《图经本草》已经将油菜列入油料作物,说它“形微似白菜,出油胜诸子,油入蔬清香,造烛甚明,点灯光亮,涂发黑润,饼饲猪亦肥。上田壅苗堪茂,秦人名菜麻,盲子可出油如脂麻也”。这说明人类从油菜“供作蔬茹”逐步发展到“采苔而食”直至“亦得取子”榨油的历史,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的进步过程,并使油菜植株性状朝向人类需要的方向改变。

《名医别录》中谈到芥菜型油菜已有“青芥、紫芥、白芥、南芥、旋芥、花芥、石芥”7个品种,并说“食有辛辣味”是芥菜型油莱的重要特征。芥菜型油菜的辛辣味,属于佛教和道教明确禁食的荤菜。

《本草从新》说:“炼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苔、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大蒜、芸苔、胡荽为荤。”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时,个极具油菜的生长特点和形态特征后,最早把它作为药物录入《本草纲目》,,说油菜的茎叶和种子“辛温无毒,方药多用”,有“行血、破气、消肿、散结”的功能,对医治吐血、痈肿、血痢、痔疮等症疗效显著,油菜花朵和籽实对治疗妇女难产有奇效。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古代栽培的芥菜和芸苔“乃今油菜也”,它的分布地区在“羌、陇、氐、胡,其地苦寒,冬月多种此菜,能历霜雪”。他还绘画了供作菜用的芸苔菜和芥菜的图形,因而推断我国的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也是油菜的起源地之一。

宋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详细总结古代用油菜籽榨油的经验和方法:“菜籽入釜,文火慢炒,透出香气,然后碾碎受蒸。”炒菜籽要选用“平底锅深六寸者,投籽仁于内,翻拌最勤。”如何才能提高菜籽的出油率呢?“既碾而筛。择粗者再碾,细者则入釜甑受蒸;蒸气腾足,取出以稻秸与麦秸包裹,如饼形。其饼外圈箍,或用铁打成,或破篾绞刺而成。凡油原因气取,油生子无。出甑之时,包裹怠缓,则水火郁蒸之气游走,为此损油。能者疾倾疾裹的而疾箍之,得油之多,诀由于此。”宋应星还指出,菜籽油饼粕“皆重新碾碎,筛去秸芒,再蒸再裹,而再榨之。初次得油二分,二次得油一分”。在当时一般每百100公斤菜籽可榨油三十30公斤。“耨勤而地沃,榨法精到者,可榨油四十斤”。但隔年陈菜籽出油率显著下降。

《妇女良方》歌曰:“黄金花结粟米实,细碎酒下十五粒;灵丹巧效妙如神,难产之时能救急。”还对治疗产后恶露、瘀血行滞有良好的效果,堪称“妇科良药”。

精耕细作是我国农业的优良传统,而油菜栽培又是从蔬菜园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628年徐光启著《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江南油菜从种到收全过程的精湛技艺,当时一般每亩菜籽产量已在100公斤左右。

13世纪我国南方开始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并发展油莱与水稻轮作,14世纪遍及南方地区。

《务本新书》记述,在水稻收获以后,“即下菜种,和水粪之,芟去其草,再粪之,雪压亦易长。明年初夏间,收子取油。”

15世纪江南地区创造了油菜育苗移栽技术,解决了油菜与水稻轮作换茬季节紧张的矛盾。

17世纪,油菜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油菜作物了。正如清代张百城著《冈田须知》记述:“沿江南北农田皆种。油菜七成,小麦三成。”油菜的精细的轮作倒茬、栽培管理技术已经大面积的应用了。

油菜还是重要的蜜源植物,所谓“满山遍地菜花黄,蜜蜂飞舞采蜜忙”。一朵油菜花开2~3天,从植株底部开到上部,开花长达7~8天到半个月。油菜花泌蜜量大,再加上油菜种植季节长,从南到北花期长达7~8月之久。

在油莱盛花季节,浓郁芬芳的菜花香招来辛勤酿造的蜜蜂,为人类带来“甜蜜”,又为油菜花辅助授粉,提高菜籽产量。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xuexi/biji/6659.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099
  • 评论0
  • 浏览8800054
排行榜
随机推荐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