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马克思的____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问世的第一部著作。
本题选项:
A.《反杜林论》
B.《哲学的贫困》
正确答案:《哲学的贫困》
题目来源:参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拓展阅读:
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问世的第一部著作。
《哲学的贫困》的副标题是答蒲鲁东先生的“贫困的哲学”。这部重要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发表最早的文本,以马克思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决定性的东西”,都是通过这一文本第一次公开问世的。
因此,对该著作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立足于马克思哲学发展史的视野以及对蒲鲁东《贫困的哲学》一书思想的探讨,试图对《哲学的贫困》作出比较深的文本解读,凸显该著作在马克思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贫困的哲学》不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它同时也是一部哲学著作。
《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批判蒲鲁东主义的经典著作,也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共产主义思想、科学方法论集中迸发的文本。在该文本中,马克思借助对蒲鲁东的批判将自己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整合、论证和深化,不仅解决了之前著作遗留下的问题,也为后续《资本论》的写作提供世界观基础和方法论前提。
《哲学的贫困》作为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论环节,它的产生代表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公开问世,是马克思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新高地,是共产主义思想的清晰呈现,是科学方法论的成熟脱胎。时至今日,它依然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研究等具有重要价值。
《哲学的贫困——答蒲鲁东先生的〈贫困的哲学〉》是卡尔·马克思于1847年7月初在巴黎和布鲁塞尔公开出版的著作,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决定意义的论点”的第一次公开阐发。马克思晚年曾对该版进行了大量修订,但在他有生之年未能再版。因而,回顾《哲学的贫困》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以及目前面临的文献学问题,对于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维度当属有益。
《哲学的贫困》是1847年马克思撰写并发表的书籍,用以批判普鲁东在1847年发表的《贫困的哲学》。这部重要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最早发表的文本。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决定性的东西”,都是通过这一文本第一次公开问世的。
1846年5月,马克思和恩格斯致信蒲鲁东,邀请他参加国际社会主义通讯组织。当月,蒲鲁东回信,反对社会主义者用革命手段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主张在承认现实社会的前提下用温火式的改良来医治资本主义,并明确表示愿意同马克思进行不同观点的讨论。此时,蒲鲁东的著作《贫困的哲学》即将问世,他自认为自己在“保守主义”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激进主义”的社会主义之间实现了均衡和超越,用哲学拯救了政治经济学。为全面批判蒲鲁东,“给力求阐明社会生产的真实历史发展的、批判的、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扫清道路”,马克思着手完成了《哲学的贫困》的撰写。
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普鲁东的理论出发点不再从人出发的公正,而是与上帝等质的一种“普遍理性”,即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普鲁东后来从格律恩那多少也知道了一些 黑格尔哲学。可是,这位迟到的学生与马克思甚至整个德国的 青年黑格尔派的先进方向不同,他不是从黑格尔 绝对理念背后的 神正论复归于人,而是从现实走向神学。这是大前提上的背道而驰。所以,开篇之初,他就声称:“社会历史无非是上帝观念的一个长期的‘确定’,一个人类命运的逐步启示”。
马克思早期所从事的哲学批判与哲学革命为后来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当新世界观在《哲学的贫困》与《共产党宣言》中被第一次发布和应用时,其哲学革命的张力与生命力真正地凸显出来,它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纲领与目标,为现实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与蓝图。
新世界观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精神的武器,让他们开始形成阶级意识,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在阶级斗争的历史中,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受压迫最深重的群体,但也是最具革命性力量的群体。随着资本的发展必将触及自身的限度,资本主义的衰亡与社会主义的繁盛同样都是历史的必然。
面对艰难的现状与严峻的形势,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的纲领,需要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与目标,而新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正是无产阶级的指路明灯,它为无产阶级发声,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无产阶级要形成为阶级,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在此基础上,实现一个新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一部有着170年历史的“宣言”再次向我们展示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魅力,宣示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生命力。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