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话剧创作发展到一个新水平,涌现了李伯钊、沙可夫、胡底等剧作家,创作了《____》《____》《____》等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
本题选项:
A.为谁牺牲
B.我--红军
C.最后胜利归我们
正确答案:A.为谁牺牲 B.我--红军 C.最后胜利归我们
题目来源:《中国共产党100年江西简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推荐单位:江西省委宣传部
出题单位:江西瑞金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题目归属:2021年11月10日 - “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90周年”专项答题
拓展阅读: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话剧创作发展到一个新水平,涌现了李伯钊、沙可夫、胡底等剧作家,创作了《为谁牺牲》《我--红军》《最后胜利归我们》等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
1931年11月7日,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全苏一大”),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李伯钊等在瑞金组织了万人灯会和长达14天的文艺大汇演。李伯钊和钱壮飞、胡底等编演了大型话剧《最后的晚餐》和《黑人吁天录》,引起了强烈反响。她的组织宣传能力、非凡的编导能力与娴熟的演技,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
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举行宁都起义后,被改编为红五军团。由于官兵多来自北方,在江西生活不习惯,部队情绪很不稳定。
针对这一情况,毛泽东派李伯钊、胡底、钱壮飞等人带领文艺演出队去红五军团演出,以稳定他们的情绪。
李伯钊在红军队伍中选调了17名演员,编排了一出《为谁牺牲》的话剧。李伯钊饰演一个受苦的农民,胡底饰演国民党兵,钱壮飞演蒋介石。他们在红五军团演出时,台下鸦雀无声。
当演完幕落时,突然响起一片口号声:“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红军万岁!”演出非常成功,红五军团普遍认清了为谁当兵的道理,士气高涨。
1933年春节,红军第一军团战士剧社演出《庐山之雪》
李伯钊的戏剧才能在全苏一大召开期间崭露头角,在1934年1月召开的全苏二大期间的文艺汇演中得到充分展现。
这期间,李伯钊等人筹办了七八场文艺晚会,其中李伯钊等排演的大型话剧《我——红军》,是晚会的压轴之作。赵品三饰演赤色游击队长,李伯钊饰演小妹,胡底饰靖卫团总,钱壮飞饰反动师长,李克农饰土豪,受到全场观众的热烈喝彩。
《红色中华》报道说:“这几个要角是全苏有名的明星,表演极努力”。话剧《我——红军》在苏区军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被《红色中华》评论为“苏维埃文化与工农大众艺术的开端”。这一时期是李伯钊戏剧创作的黄金时期,她创作了《春耕运动》、《工农团结》、《扩大红军》等话剧,在中央苏区各地上演。
在长征途中,李伯钊编演了十余部戏剧、歌舞,为长征的红军战士表演。她在长征中编写的《打骑兵舞》、《扩大红军歌》、《庆祝胜利歌表演》等,受到红军战士的热烈欢迎。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李伯钊与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陆定一合写了庆祝一、四方面军会合的歌。在6月22日的会师庆祝大会文艺晚会上,李伯钊登台演唱了《两大主力会师歌》,这首歌此后流传一时,让四方面军的同志们赞叹不已:“中央红军的能人真多。”
红军进入川西北后,经常遭到反动骑兵的袭扰,屡屡受挫。1935年8月,为了便于红军战士熟记同敌骑兵作战的战术要领,陆定一创作了歌词《打骑兵歌》。李伯钊为歌词配了曲,发表在《红星报》上,反响强烈。接着,她又创编了《打骑兵舞》。当时红一方面军政治部通知各单位宣传队,都要派人来毛儿盖学习《打骑兵舞》。
由于《打骑兵歌》和《打骑兵舞》的推广和普及,战士们不仅从此歌此舞中获得了战胜敌人的信心,而且在战斗中获得了直接的指导经验。当红军士兵再次遭遇敌人骑兵时能够沉着应战,临危不乱,把敌人打得人仰马翻。《打骑兵歌》风靡一时,一直唱到陕北,被称为“长征金曲”。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