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消费购物/正文
古代也有暖手宝,称为

 2024年11月21日  阅读 100  评论 0

摘要:答答星球问题:你知道吗?古代也有暖手宝,称为?答案:手炉。

问题:你知道吗?古代也有暖手宝,称为?

本题选项:

A.抹额

B.手炉

正确答案:手炉

出题单位:答答星球

答题路径:支付宝APP - 【答答星球】小程序

你知道吗?古代也有暖手宝,称为

答案解析:手炉是古人的取暖工具,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手炉多为铜制、圆形,炉内烧炭,握于手中,相当于现代的暖手宝。而且古人宽袖大袍,手炉可置于袖中,所以又有“袖炉”或“捧炉”的雅称。“抹额”是缠在额头的头巾。

手炉,是冬天暖手用的小炉,多为铜制。它是旧时中国宫廷和民间普遍使用的一种取暖工具,与脚炉相对而言。因可以捧在手上,笼进袖内,所以又名“手”、“捧炉”、“袖炉”;炉内装有炭火,故也称“火笼”。用火取暖,是先民们早就发现的。古人将火种放进陶器具内,称为“火炉”。大家围坐取暖,在古诗文中常有描写。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诗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手炉作为取暖工具在我国历史悠久,其起源说法不一。一说源于春秋时的楚国。楚地潮湿,楚人将香草放入带孔的熏炉中焚烧散气,继而发明手炉;另一说是源于隋代,隋炀帝南巡到江苏,天气寒冷,当地县官让铜匠做了一只小铜炉,内置火炭,献给炀帝取暖,炀帝称之为“手炉”。手炉在明清最盛行,清末以后逐渐衰落,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只在江浙一带还有少量生产。

手炉是由火盆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由炉身、炉底、炉盖(炉罩)、提梁(提柄)组成,自唐朝始创,到明朝中后期,手炉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清末以后,手炉工艺开始衰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在江浙一带仍有少量生产,随着社会的进步,手炉逐渐失去了使用价值,但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收藏爱好者喜爱的艺术品。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mayi/xingqiu/xiaofei/25754.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086
  • 评论0
  • 浏览8797260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