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中国作家协会的前身是1949年7月23日成立的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第一任主席是____。
本题选项:
A.茅盾
B.巴金
正确答案:茅盾
题目来源:暂无
推荐单位:中国作家协会
出题单位:中国作家出版集团
题目归属:2021年12月15日 - “庆祝中国作协十大召开”专项答题
拓展阅读:
中国作家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各民族作家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其前身是1949年7月23日成立的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第一任主席是茅盾。
中国作家协会(China Writers Association)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各民族作家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文学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
中国作家协会简称中国作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各民族作家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文学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
中国作家协会的前身是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简称全国文协),1949年7月23日在北平成立。1953年10月,全国文协正式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作家协会是一个独立的、中央一级的全国性人民团体。现有团体会员44个,个人会员9301人,荟萃了我国文学界的人才精华。其主要任务是:组织作家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组织文学评奖,对优秀的创作成果和创作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进行文学理论研究,组织开展健康说理的文学评论和实事求是的文学批评;发现和培养各民族文学创作、评论、编辑、翻译的新生力量,促进各民族文学的发展;增进同台、港、澳地区和海外同胞中作家的联系;推进中外文学交流,代表中国作家参加国际文学活动;反映作家的意见和要求,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等。
中国作家协会内设办公厅、人事部、创作联络部、对外联络部等职能部门和机关党委及创作研究部。分别负责协调机关工作和会务组织工作;组织作家深入生活,联系各团体会员和文学团体,组织文学评奖和进行会员会籍管理;进行人事管理;安排中外作家双边互访、进行文学交流;负责机关党的建设等。
中国作协主管和主办的报刊有《文艺报》、《人民文学》、作家出版社、《诗刊》、《民族文学》、《中国作家》、《小说选刊》、《作家文摘》、《中国校园文学》、《环球企业家》、《长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网等报刊社。协会下设机关服务中心、创作研究部、鲁迅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华文学基金会等事业单位。
为了加强对文学创作的引导,催生精品力作,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根据《中国作家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对中国作家协会各专门委员会的设置进行了调整。经调整后,中国作家协会共设11个专门委员会。它们是:小说委员会、诗歌委员会、散文委员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军事文学委员会、影视文学委员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会、网络文学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详见:中国作家协会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
为推动和繁荣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国作协设有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等四项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均为每4年评选一次,用以鼓励优秀文学创作,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奖励已经取得相当文学成就的文学新秀。
1949年7月23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在北平成立;1953年10月,正式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
1949年7月23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简称全国文协)在北平成立,选举91位文学界著名人士组成全国委员会,设协会设职能部门5个,并相继创办《文艺报》《人民文学》《新观察》等报刊,建立中央文学研究所、创作委员会等机构。到1953年7月,定编245名,所属单位15个。
1953年9月,全国文协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88人组成理事会,大会通过的章程规定:“中国作家协会是以自己的创作活动和批评活动积极地参加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的中国作家和批评家的自愿组织。”同年10月,文协正式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
1955年,为加强统战工作,作协成立了民盟支部。10月,中国作协成立9人临时工作委员会,为理事会闭幕期间的执行机构。
1956年3月,在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上,正式成立作协书记处,原临时工作委员会撤销。同年12月,书记处经中央批准进行改组。
在肃反中,作协成立5人领导小组。在此期间,根据工作需要,作协机构屡有增减,1956年所属单位19个,编制482名。至1960年,所属单位减为14个,编制400余名。
1960年,作协按照国家要求对机构做了大幅度削减,一些报刊、出版社相继停办。同年7月,作协召开第三次理事会(扩大)会议,经这次会议增补后的理事会理事共118名。
1962年至“文革”前,仅剩《文艺报》《人民文学》两个报刊和5个部室,编制152名。
1966年6月,江青、张春桥炮制的中发66号文件批转全国,对文艺界实行“犁庭扫院”、“彻底清洗”。一大批著名作家被揪斗和批判,当时在作协主持工作的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刘白羽与副书记严文井、张光年以及一大批中层干部亦受到批斗,作协及所属报刊的工作全部陷于瘫痪。
1966年6月15日,中宣部派工作组进驻作协。6月30日,作协成立革命委员会筹备领导小组。7月14日,中宣部工作组撤回,文化部工作组进驻,队长郭新友、作协划归文化部领导。8月12日,经群众选举成立作协革委会,同时经文化部党组批准建立作协新的革命委员会。
1967年初,原革委会取消,造反团控制了作协党、政领导权和机要室等部门。
1969年1月8日,中央派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作协。9月重新成立革委会,革委会下设政工组、办事组,由11人组成。
1970年年底,全国开展整党,作协恢复党的组织生活,并成立支部。
1973年初,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成立了文化部、文联、作协干部安置办公室。
1978年1月10日,成立恢复文联、作协筹备领导小组。同年5月作协正式恢复工作。7月,成立作协临时党组。《人民文学》《诗刊》《文艺报》相继复刊。
1979年11月,作协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出"文革"后新的领导机构,即第三届理事会142名,推举出10名组成书记处。
1981年10月,在第三届理事会主席团第五次会议上,讨论调整和加强作协书记处问题,推举出14名组成书记处。
1982年5月26日,中央书记处批准,恢复中国作协原体制,确定中国作家协会是一个全国性的专业团体,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文联是同级单位。
到1984年,原作协下设单位相继恢复工作,作协创作研究室、中国现代文学馆、《小说选刊》《民族文学》《中国作家》、中外文化出版公司等也相继创建和创刊。9月,中央直属机关编制委员会同意作协定编475名(其中行政编制116名,事业编制279名,企业编制80名)。
1984年12月,中国作协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章程规定:“中国作家协会是中国各民族作家自愿结合的群众性的专业团体。”“本会最高权力机构为会员代表大会,代表由各地会员分别选举产生。”
1985年1月,选举产生第四届理事会共236名。3月,作协新一届党组成立。9月,创办作协服务中心。
1986年6月,成立中华文学基金会。到1986年底,经中央直属机关编制委员会和中宣部批准,中国作协此阶段先后设置局级机构19个,定编588名(其中行政编制116名、事业编制294名、企业编制178名)。
到1989年12月,该阶段减少局级机构3个(《新观察》《小说选刊》、中外文化出版公司),设有机构16个,定编716名(其中行政编制116名,事业编制374名,企业编制226名),机关内设职能部门5个,下设事业单位9个,企业单位2个。
1995年3月,中国作协第四届主席团第九次会议在上海召开。
1996年12月16日至20日,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800多位民主选举的代表参加,选举产生了由180人组成的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
2001年12月18日至12月22日,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876人。
2006年11月10日至14日,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2011年11月22日至25日,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2016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2019年9月,经党中央批准,十九届中央第四轮巡视将对中国作家协会党组织开展常规巡视。
2021年12月16日,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214名中国作协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