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本次考察的最大亮点,是要建设我国新的南极科考站——位于罗斯海沿岸区域的新科考站。新科考站建成后,将成为继____站、____站之后第三个常年科考站和首个面向____扇区的科考站,同时是我国在南极的第五个科考站。
本题选项:
A.长城
B.中山
C.太平洋
正确答案:A.长城 B.中山 C.太平洋
题目来源:暂无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题目归属:2024高考时政知识练习题库
拓展阅读:
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本次考察的最大亮点,是要建设我国新的南极科考站——位于罗斯海沿岸区域的新科考站。新科考站建成后,将成为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三个常年科考站和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科考站,同时是我国在南极的第五个科考站。
11月1日上午,自然资源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上海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共同举办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启航活动。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于2023年11月1日从国内出发,2024年4月返回,历时5个多月。考察任务首次由3船保障,“雪龙”和“雪龙2”号船从上海出发,主要执行科学考察、人员运送和后勤补给任务;“天惠”轮货船从江苏张家港出发,主要承担新科考站建设物资运送任务。考察队由来自国内80余家单位的460多人组成。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指示要求,严谨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对南极的认知水平,为造福人类做出新的贡献。重点开展三项工作:
一是建设新的科考站。该站位于东南极罗斯海沿岸区域,是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是继长城、中山站之后的第3个常年考察站,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将开展大气环境、海洋基础环境、生物生态等多圈层、多学科的观监测和科学研究工作。建成后预计可接待度夏考察人员80人,越冬考察人员30人。
二是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开展调查。依托“雪龙”号和“雪龙2”号船分别在东南极普里兹湾、宇航员海,西南极罗斯海、阿蒙森海及南极半岛临近海域开展生物生态、水体环境、沉积环境、大气环境及污染物分布综合调查监测;依托昆仑站、中山站、长城站开展生态系统、近岸海洋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大气环境、雪冰环境、空间环境综合调查监测,深入研究南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三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开展国际南极科学前沿领域合作研究,实施与挪威、澳大利亚等多国合作的恩德比地航空调查任务,探究南极冰盖接地带这一关键数据空白区域的冰-海-基岩相互作用,支持冰盖物质平衡的精确评估和不稳定性研究。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俄罗斯、智利等国开展后勤保障方面的国际合作。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