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关于鸟类迁徙,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题目类型:选择题
本题选项:
A.雁、鹤等迁徙时多以“人”字形迁飞
B.大部分鸟类属于南北迁徙
C.海鸟中迁徙的种类较少多为游荡
D.用雷达监测鸟类迁徙可以了解迁徙鸟的种类
正确答案:用雷达监测鸟类迁徙可以了解迁徙鸟的种类
题目归属:北京鸟类知特辑
出题单位:北京市中小学野生动物知识竞赛
答题路径:支付宝APP - 搜索 - 3小时公益 - 人人3小时 - 益起猜
答案解析:用雷达监测鸟类可以了解鸟类的迁徙方向以及鸟类的种群数量,而无法确切地知道鸟的种类哦。
对于鸟类迁徙的研究通常使用野外观察法、环志法、稳定同位素法、室内控制实验监测法、无线电追踪、雷达监测法等,但是确定鸟类迁徙使用最多的就是环志法和无线电追踪法,确定鸟类迁徙机制研究通常使用室内控制实验监测法。
一、野外观察法:由于对鸟类的认识和了解仍有不足、各地鸟类的名录并不完整、很多鸟类的栖息生境及进食情况记录极少,对于大多鸟类迁徙及季节性繁殖的认识也较为缺乏。
鸟类生活在野外,又惧生怕人,因而远距离的野外观察极有必要,通常对鸟类进行野外观察需要做好报告,将观鸟者及同行人的姓名、所记录的种类、观鸟日期、时间、地点、栖息环境(包括大致海拔高度)、天气及光线、距离及观察条件(所使用的助视工具,如单筒望远镜、双筒望眼镜等)、习性记录(飞行、步态、姿势、进食情况及相关种类)、其他情况(观鸟者事前对此种类的熟悉程度、异常天气情况等等)。野外观察法,有助于了解被观测鸟类种群与其栖息环境的关系。
二、环志法:环志,是对野生鸟类捕捉后测量和搜集基本数据的方法,将捕捉到的鸟类装上标有测量编码的标志物(颈环、翅环、翅旗、脚环),用以标记鸟类,对其进行识别。
环志法,最早出现在我国《吕氏春秋》的记载中,而现代的环志研究,始于1899年的丹麦,早期环志采用固定在候鸟足部的刻有编号的金属脚环,现在的环志标志物得到了扩展,不仅使用金属标志物,还使用工程塑料制作编码彩色环。采用最新的环志标志物,可提高环志的回收率并且在不捕捉鸟类的情况下进行识别。
最著名的环志鸟类是一只在1980年代初被环志并被媒体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名字命名的北极燕鸥(Sterna paradisaea)。
三、稳定同位素法:该技术于上个世纪被引入到生态学研究中的多个领域,稳定同位素携带着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循环过程中的诸多信息,因而成为研究鸟类迁徙的特殊载体和有效手段。
稳定同位素,如氢、碳、氮、锶等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特征差异,赤道附近的氢的稳定同位素氘的比例较高,且这种差异通过食物链传播,积累在鸟类的一些角质化组织上,如羽毛上,积累后能够长期维持其生长时期所在的同位素背景值,而在代谢活跃的组织上,如血液、肌肉等组织仅反映近期的环境特征,因此通过分析迁徙鸟类组织中的稳定同位素含量,来确定鸟类某个时期的分布区域、栖息地特征以及食物类型等特征。稳定同位素法,为了解迁徙鸟类的繁殖地、越冬地及迁徙中途的休息地起到了桥梁作用。
四、无线电追踪:无线电追踪是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研究鸟类迁徙的方法,它通过安放在鸟类身上的一具无线电信号发射机来精确定位鸟类的位置,从而可以绘制出鸟类迁徙的路线,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无线电追踪技术只能应用于鹳、鹤、雕等大型鸟类,无线电跟踪电池寿命短,费用较高,适用于短期个体研究,不适宜群体长期研究。
一只名叫Donna的白鹳(Ciconia boyciana)保持着目前无线电追踪世界记录,它于1999年被套上卫星定位发报器,2005年3月5日在法国南部Calvados的塞纳河口触电线身亡,在此期间它为研究者提供了2033天珍贵的科研数据。
五、雷达监测法:雷达监测法对鸟类迁徙的研究,可以不受天气条件和鸟类飞行的高度影响,可获得飞行时的高度、方向、速度等大量信息。但雷达监测需要多个雷达站进行共同监测,需利用机场及气象站的设备进行合作研究,不仅研究地点的选择受限,贴近地面或海面飞行的鸟类也无法监测到。该方法难以识别被监测到的鸟类的类群信息,只能依靠鸟类个体的大小、飞行速度等信息进行推测。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alibaba/yiqicai/niaolei/10049.html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