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蚂蚁森林/正文
以下哪种海洋鱼类幼时有鱼鳔,成年后鱼鳔退化消失

 2023年12月12日  阅读 208  评论 0

摘要:支付宝蚂蚁森林神奇海洋问题:以下哪种海洋鱼类幼时有鱼鳔,成年后鱼鳔退化消失?答案:比目鱼。

今日问题:以下哪种海洋鱼类幼时有鱼鳔,成年后鱼鳔退化消失?

本题选项:

A.比目鱼

B.大黄鱼

正确答案:比目鱼

出题单位:答答星球

支付宝蚂蚁森林神奇海洋 - 2023年12月12日 - 答案

以下哪种海洋鱼类幼时有鱼鳔,成年后鱼鳔退化消失

答案解析:许多鱼类都有鱼鳔,鱼鳔随着水压变化分泌或吸收气体,来调节身体在水中的浮沉,比如大黄鱼。但并不是所有的鱼都有鳔。比目鱼在幼鱼时期有鳔,可以漂浮在水层中活动,成年后潜伏在沙地的底层生活,鱼鳔就退化消失了。

鳔是鱼类的重要器官,是鱼体适应水中生活的比重调节器。鱼鳔的体积约占身体的5%左右。其位于体腔前方,是脊椎骨下面的长形薄囊,形状一般有卵圆形、圆锥形、心脏形、马蹄形等。

鱼类的垂直游泳行为与鱼鳔的比重调节作用具有密切的关系。许多鱼类都具有鱼鳔,鱼鳔随着水压变化分泌或吸收气体,但这种调节是很缓慢的,所以鱼鳔在鱼类进行急速上升、下降运动时会成为一种阻碍。然而,鱼类为了保持在特定水层高度时,就需要依靠鳔调节自身的比重,以使自身比重与水的比重相同。当鱼在一定水层进行水平游泳时,鱼鳔的比重调节也有阻止鱼体下沉的作用。

具体来说,鱼在水中做垂直运动时,鱼体所受到的水压会发生变化,鳔的容积和鱼体比重也随之变化。鱼类栖息的水层每增加10米就要增加一个大气压,近水面的鱼只承受一个大气压,而于下沉到10米水深时,就要承受两个大气压,这时,鱼鳔的容积被压缩到在水面时的1/2,鱼浮到水面后,鳔的容积又恢复原状。从水面下降的鱼,由于水压增加,鳔被压缩,鱼就比水重,所以鱼将继续往下沉。由于在水中有管鳔鱼不能吸入空气使鳔增大,而无管鳔鱼气体分泌极慢,所以它们都不能迅速的适应水压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鱼为了停留于一定的水层或向上浮,就必须依靠鱼鳍的运动。相反,当原本栖息于深处的鱼继续向上游动时,水的压力减小,鱼鳔随之膨胀,比重变小,故鱼儿就会继续上浮。如果上浮过急,鱼鳔的调节能力不能适应水压变化,鳔内气体就失去平衡,鳔会继续膨胀,直至吐出内脏,甚至使鳔发生破裂。上浮时,有管鳔鱼通过气管排出气体,故容易进行调节。无管鳔鱼由于气体吸收缓慢,故不适于急速上浮运动。

因此,有鳔鱼类的活动范围较小,一般保持在一定水层,只能暂时离开该深度;但也有个别种类的鱼因排气较快,如鲱鱼、远东拟沙丁鱼,通过肛门排气,故具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下沉时放出气泡,形成噪声。

鱼鳔与生活区域之间联系密切。底栖鱼类,如鰕虎鱼、杜父鱼等是无鳔鱼,而它们的稚鱼阶段有鳔,呈现浮游性,发育成成鱼后鱼鳔消失。上层鱼类,如鳕鱼有鳔,因此栖息和活动的范围有一定限制。一般下限的水层是休憩层,而上限则因鱼种而异。中上层鱼类中,游泳能力强、耐久力长者,为了适应在不同水层中活动,往往鱼鳔退化,仅靠鱼鳍的摆动来保持平衡,例如金枪鱼。

无鳔鱼主要有软骨鱼类的鲨鱼类、魟类、圆口类的八目鳗、盲鳗、硬骨鱼类的金枪鱼、玉筋鱼、鲽鱼、比目鱼等。其中,鲽鱼和比目鱼在幼鱼时期有鳔,成年后鳔退化消失,其他鱼类为有鳔类。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mayi/senlin/22535.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