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知识问答/正文
年龄越大胆结石发生风险越高,是吗

 2023年04月26日  阅读 251  评论 0

摘要:问题:年龄越大胆结石发生风险越高,是吗?答案:是。

问题:年龄越大胆结石发生风险越高,是吗?

本题选项:

A.是

B.否

正确答案:是

答题路径:支付宝APP - 搜索 - 博斯腾大脑训练 - 知识问答

年龄越大胆结石发生风险越高,是吗

答案解析:年龄越大,患胆结石风险越高。50岁以下,胆结石的发病率为10.2%;60-69岁,发病率为38.6%;80岁的人群,发病率可达到53.3%。

胆石症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全球胆石症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根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位于南美地区如智利、秘鲁等国家的胆石症发病率最高,达25%-60%;欧美等西方国家胆石症发病率相对高于亚洲地区,如美国约为7-12%,欧洲约为11.7%-39%;亚洲地区如新加坡约为6.6%,而日本仅为2%-5%。

受不同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地理位置以及种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胆石症的发病率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新疆维吾尔族人胆石病发病率最高,达30.7%~61%,台北为5.3%,而北京仅为4.2%。

据最新调查统计数据,上海地区胆石症的发病率为7.02%,按最新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目前上海常住人口约2400万,罹患胆石症的患者人数将近170万人,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上升,从40岁开始,男性和女性的胆石症发病率均显著上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习惯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变,胆石症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方面带来了较大的负担。

胆石症虽然常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患胆结石,那么哪些人容易患胆石症:

(1)年龄大,胆石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年龄越大,患胆结石的人就越多。

(2)女性,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胆固醇结石,女性病人一般要比男性病人多2倍以上。

(3)肥胖,肥胖的人有长期的过度营养,胆汁中含有较多量的胆固醇,可导致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4)饮食,经常进食较多,食物中含有多量的动物性脂肪、胆固醇和糖,就容易产生胆固醇结石。

凡有上述“危险因子”的人应该经常警惕胆石症的发生。

胆石症曾被称为“4F症”,即Female(女性)、Forty(40岁)、 Fertile(多次生育)、Fat(肥胖)。最初这只是一种临床印象,但后来这也被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引发胆石症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遗传、饮食、生活习惯、年龄、体重以及胆道动力异常等,国内外学者对此也作了大量研究工作,现将各种危险因素梳理归纳如下:

1.个体因素

年龄是胆石症的危险因素。胆石症常见于成年人和高年龄者,而小儿的患病率极低。随年龄增加,胆石症患病率增高,且在女性患者中更为明显。这可能由于年龄大小与胆汁胆同醇饱和度正相关,而与胆酸及胆酸池大小呈负相关有关。国内外研究资料发现40-60岁组胆石症患者的5年发病率是低年龄组的4倍,因此认为40岁是胆石症高低发病的分界线。

性别是胆石症的危险因素。女性的患病危险明显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特有的生理因素有关,其中妊娠、怀孕次数多、高产次引起胆囊排空功能改变可能是主要原因。

肥胖是胆石症的危险因素。多项研究表明肥胖者更易形成胆石症,传统认为肥胖者胆囊的收缩性发生改变是导致胆石症危险性增加的主要原因。并且肥胖者更易患胆囊结石,消瘦者易患胆管结石,可能是由于肥胖者肝脏的胆固醇排出量增多,易形成胆周醇结石。

胆囊结石发病率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分布,青藏高原是胆囊结石的高发地区。高原地区氧气含量低,人体需要耗费更多的氧气、ATP等高能物质,当功能不足时,脂类代谢容易出现紊乱,导致胆汁酸盐、卵磷脂、胆固醇比例浓度失调,从而引起胆固醇析出结石形成。

2.家族遗传性

胆石症呈现家族集聚性。有研究资料显示胆囊结石中有遗传家族史的约占6.07%,而产生家族聚集性的原因可能是具有相似的生活环境或遗传因素。也有学者认为它可能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胆石症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率为对照的2倍,且遗传因素对男性的作用大于女性。

3.生活习惯

体育运动可以降低胆石症形成的危险,这可能与运动时,血清中HDL-胆固醇水平升高有关,后者是胆汁酸的前体,参与减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因此与胆石症的发病率呈负相关。另外运动可促进胃肠动力作用和胆囊收缩素依赖性的胆囊收缩,从而降低胆石症的发病风险。

空腹时间与胆石症的发病具有相关性。有调查研究显示,注意饮食结构,合理安排一日三餐,营养平衡者少有胆石病,不吃早餐者危险性增加。现普遍认为不良饮食习惯如两餐间隔时间过长等和胆石症间接相关,直接原因是空腹时间过长,因为空腹会造成胆酸分泌量下降,而胆固醇的分泌没有变化,从而增加患胆囊结石的机会。

4.饮食习惯

有大量研究表现高脂、高糖、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和胆石症的形成有关。胆固醇摄入对胆囊结石影响最大。牛羊肉、鸡蛋、纯牛奶、鸡肉等富含高蛋白、高胆固醇的食物,会导致血肿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上升,胆汁内胆固醇含量上升,导致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成分失调,同时更易出现胆汁淤积、胆盐沉积,形成结石。碳水化合物对胆结石的形成也较大,碳水化合物与肥胖关系密切,碳水化合物含糖量明显偏高,血糖偏高会促胰岛素分泌,加速胆固醇的蓄积,从而诱发结石形成。

5.药物因素

药源性胆石症如甾体类避孕药、雌二醇、孕酮、红霉素等药都会导致胆石的形成。有研究发现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如降脂药、扩血管药以及抗精神病药物如酚噻嗪类、二苯氧氨平类等药物均与胆石的发生呈正相关,这可能这些药物增加了胆汁胆固醇饱和度从而影响胆囊的收缩而成石。

6.胆石症相关的疾病

大量文献报道肝硬化患者的胆石症患病率高于非肝硬化者,其中,国外肝硬化患者胆石症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2倍,国内报道肝硬化病人中约3.1%-13.7%伴有胆石症,是对照组的3倍,且肝功能损害程度和胆石形成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胆石症的危险因素。胃切除术后,患者容易并发胆石症,这主要在于胆囊收缩功能的改变,此种改变又和胃切除术后的神经、体液、机械因素等变化有关。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mayi/wenda/19004.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099
  • 评论0
  • 浏览8800054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