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小鸡宝宝考考你:古代点燃烟火传递信息的高台叫什么?
本题选项:
A.烽火台
B.铜雀台
正确答案:烽火台
出题单位:答答星球
答题路径:支付宝APP - 【答答星球】小程序
答案解析:烽火台是我国古代用来传递信息的载体,也是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白天遇袭,燃放狼烟;夜间有敌情,点燃烽火;如遇风雨天气,则悬挂红灯传递消息。铜雀台为三国时曹操所建,后世文人多在此登临怀古。
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是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烽火(the Beacon Tower),也叫烽燧,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即敌人白天侵犯时就燃烟(燧),夜间来犯就点火(烽)以可见的烟气和光亮向各方与上级报警。
烽火台通常选择易于相互瞭望的高岗,丘阜之上建立,台子上有守望房屋和燃烟放火的设备,台子下面有士卒居住守卫的房屋和羊马圈,仓库等建筑。
烽火台之间距离一般约为十里,通常选择易于相互瞭望的高岗,丘阜之上建立。明代也有距离5里左右的,守台士兵发现敌人来犯时,立即于台上燃起烽火,邻台见到后依样随之,这样敌情便可迅速传递到军事中枢部门。
烽火台一般独立构筑,也有三、五个成犄角配置为烽堠群的,烽火台的形状因时因地而不同,大体为方、圆两种。
关于烽火台的结构和应用情况,在敦煌、居延的烽燧遗址中出土的汉简有说明:“高四丈二尺,广丈六尺,积六百七十二尺,率人二百三十七”。“广丈四尺,高五丈二尺”。汉简中还表明当时守烽燧的人数有五、六人或十多人,其中有燧长一人。戍卒平日必须有一人专事守望,有一人做饭,其余的人作修建、收集柴草(包括点烽火时用的柴草)等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