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古人根据目力所及的距离,从边防到国都,沿途于高处设立烽火,并派人日夜守望,一旦发现敌人入侵,夜间则举火,谓之“____”,白天则放烟,谓之“____”,烟火相传,很快就将边境的军事警报传到中央。
本题选项:
A.烽 燧
B.燧 烽
正确答案:燧 烽
题目来源:《中国古代军旅百态》(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拓展阅读:
古人根据目力所及的距离,从边防到国都,沿途于高处设立烽火,并派人日夜守望,一旦发现敌人入侵,夜间则举火,谓之“燧”,白天则放烟,谓之“烽”,烟火相传,很快就将边境的军事警报传到中央。
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如有敌情,春秋时白天燃烟叫烽,夜晚放火叫燧;而唐时白天燃烟叫燧,夜晚放火叫烽,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烽燧是古代的报警系统,它往外与长城并存,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但也有独立存在发挥预警防御作用的,新疆境内的烽火台就是最好的例证。新疆的烽燧遍布天山南北,它们与丝绸之路中道与北道走向一致,起到了护卫丝路畅通的重要作用。
长城是中国人的一项伟大发明,并以此骄傲了好多代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楚、燕、赵、秦等诸侯国即已开始修筑长城。秦始皇连接原燕、赵、秦北边关口塞防,“延袤万余里”,屏障华夏,汉武帝经营河西,“筑城障列亭”,护卫丝绸交通,而后筑修葺之事历代不辍。
至明代,河西长城的修建达到最高峰。不然怎么会有嘉峪关这样的名胜古迹.修长城是国力的体现,有家底怕被贼惦着就得修。不是你想修就修,那是需要银两和人力来造。“峻垣深壕,烽堠相接”,构建起最完备的早事防御体系。当今世界各国只要有家底的都在修筑新的长城。
烽燧是串在长城上向一颗颗明珠,一看到它就想起奥运的圣火传递,意思都一样。传递信息。试想在当年发现敌情第一墩燃起烟火,第二墩,第三墩,这样传递到兰州传到长安是多么的壮观。在当年这又是多么先进的信息传递方式,真可谓是高科技。
当今仍旧有烽燧,那就是移动联通的无线通迅塔,顺着这条丝绸之路相隔二三十公里就耸立一座。
2020年11月,唐代烽燧入选国家文物局发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