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原子弹是利用链式裂变反应原理,在一个小的空间内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产生爆炸的武器。从物理学的角度说,原子弹应该称为“____”。
本题选项:
A.聚变弹
B.裂变弹
正确答案:裂变弹
题目来源:《国防科技奥秘》(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版)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拓展阅读:
原子弹是利用链式裂变反应原理,在一个小的空间内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产生爆炸的武器。从物理学的角度说,原子弹应该称为“裂变弹”。
原子弹(Atomic bomb)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主要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器(亦称为氢弹,分为两级及三级式)。亦有些还在武器内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氢元素,以增大辐射强度扩大污染,或加强中子放射以杀伤人员。
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其中主要利用铀235(或钚239)等重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裂变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主要利用重氢(dao H,氘)或超重氢(chuan H,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称为氢弹。
核武器爆炸时释放的能量,比只装化学炸药的常规武器要大得多。例如,1千克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约8×1013焦耳,比1千克TNT炸药爆炸释放的能量4.19×106焦耳约大2000万倍。
核武器爆炸释放的总能量,即其威力的大小,常用释放相同能量的三硝基甲苯(TNT)炸药量来表示,称为三硝基甲苯(TNT)当量。美、苏等国装备的各种核武器的三硝基甲苯(TNT)当量,小的仅1000吨,甚至更低;大的达1000万吨,甚至更高。
核武器爆炸,不仅释放的能量巨大,而且核反应过程非常迅速,微秒级的时间内即可完成。因此,在核武器爆炸周围不大的范围内形成极高的温度,加热并压缩周围空气使之急速膨胀,产生高压冲击波。地面和空中核爆炸,还会在周围空气中形成火球,发出很强的光辐射。
核反应还产生各种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碎片;向外辐射的强脉冲射线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造成电流的增长和消失过程,其结果又产生电磁脉冲。这些不同于化学炸药爆炸的特征,使核武器具备特有的强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等杀伤破坏作用。核武器的出现,对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原子弹主要是利用核裂变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来起杀伤作用的一种武器。它与核反应堆一样,依据的同样是核裂变链式反应。按理,反应堆既然能实现链式反应,那么只要使它的中子增殖系数k大于1,不加控制,链式反应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则最终会发生爆炸。也就是说,反应堆也可以成为一颗“原子弹”。
实际上也是这样,若增殖系数k大于1而不加控制的话,反应堆确实会发生爆炸,所谓反应堆超临界事故就是属于这样一种情况。反应堆重达几百吨、几千吨,无法作为武器使用。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裂变物质的利用率很低,爆炸威力也不大。要制造原子弹,首先要减小临界质量,同时要提高爆炸威力。这就要求原子弹必须利用快中子裂变体系,装药必须是高浓度的裂变物质,同时要求装药量大大超过临界质量,以使增殖系数k远远大于1。
原子弹的装药,能大量得到、并可以用作原子弹装药的还只限于铀235、钚239和铀233三种裂变物质。铀235是原子弹的主要装药。要获得高加浓度的铀235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是因为,天然铀235的含量很小,大约140个铀原子中只含有1个铀235原子,而其余139个都是铀238原子;尤其是铀235和铀238是同一种元素的同位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没有差别,而且它们之间的相对质量差也很小。用普通的化学方法无法将它们分离;采用分离轻元素同位素的方法也无济于事。
1945年7月16日,美国成功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美国用B-29轰炸机运载”小男孩”原子弹轰炸广岛。
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
1952年英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获得成功。
1960年法国也爆炸成功,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成为第五个有核国家。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