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作为一项军事技艺,____在古代广泛用于攻战与射礼,不但军人需要练习,在西周时,要取得“士”的身份,也必须掌握它。
本题选项:
A.角抵
B.蹴毬
C.射箭
正确答案:射箭
题目来源:《中国古代军旅百态》(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拓展阅读:
作为一项军事技艺,射箭在古代广泛用于攻战与射礼,不但军人需要练习,在西周时,要取得“士”的身份,也必须掌握它。
射箭,即箭术(Archery),是指借助弓的弹力将箭射出,在一定的距离内比赛精准度的体育运动,别称射箭运动。
射箭最初用于打猎和战争,现代射箭运动最早开始于英国,英格兰约克郡自1673年起举行方斯科顿银箭赛。
射箭有悠久的历史,最初用于打猎和战争。最初的射手就是猎人,他们用弓箭捕杀动物维持生存。后来弓箭变成了战争中可怕的武器。
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人就掌握了如何使用弓箭。古代文明中,弓箭是使用非常普及的武器。许多神话人物,如阿波罗和奥德修斯,都佩戴着弓箭。
中国古代社会溯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弓箭在我国古代社会与人们的生存、生活,国家政治统治、 军事实力的稳固以及社会教育的发展都有着诸多联系。
弓箭自原始社会始至封建 社会末,在几千年的文明交替中,不仅凸显了它工具性的用途,更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独具特质的弓箭文化,进而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因此,对古代不同时期射箭文化的挖掘和研究是一件十分重要、有意义而又有趣的事情。
射箭是中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运动,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有了石镞,说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弓箭确已出现。
据说在金石兼用的夏禹时代,已经出现了紫铜镞,“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于是弓箭又从生产生活工具变成了武器。
殷商时代,铜镞基本上代替了石镞,青铜的箭镞又远胜于紫铜的箭镞,十分锋利,在战争中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从《考工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弓箭在商周时代的迅速发展。周时更将“射”作为”六艺”教育之一,《礼记·内则》说“年十五学射御”,而且还要学习“五射”,即“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它们各有各的意义。
白矢是要射透箭靶;参连是发了第一箭后,以后三箭都要连续射出,俗称连珠箭;剡注是箭不可从高而落,而是水平直射,不能形成弧度;襄尺是指射时臂直如箭,肘平而稳;井仪是指四箭射靶要像井字那样有秩。
射是周礼的一个组成部分,“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凡男子必须完成射的教育,不能射是失礼和缺少才能的表现。
“换弓当换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搞贼先搞王。”射箭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是尽人皆知的,尤其在火药发明以前的冷兵器时代,弓箭在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因此骑射也就成了军事训练的基本科目。
在我国许多文学和传说中,引箭的技能也在被一再漳染,如远古的翼射九日,春秋时代养由基的百步穿杨,汉代飞将军李广的中石没链,三国时吕布的装门射载。即使是教育家孔子,也能“射于婴柜之圃,观者如堵墙意”。唐代大诗人李白、杜雨也都能骑胡马、换长弓去原野游猎。
射箭运动在古代不仅限于男子,女子也能参与,并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女射手,在乐府诗中就有这样形象的描写:“李波小妹字雍容,赛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选双;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这位女射手不但精于射箭,而且擅长骑马,骑射都能姻熟,才能达到这样的造话。
唐代宫廷中的女子也能骑射,这既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平时的娱乐。杜甫的《哀江头》就有“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囓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王建的宫词有“射生宫女宿红妆,请得新弓各自张”,卢纶《宫中乐》也有“行遣才人斗射飞”等等,都是描述巾帼不让须眉的宫女才人的射术。
关于讲述射箭方法、要领和研究的著作在我国也有多种,例如著名的《射经》、《马射谱》、《射记》、《射法指决》、《射决》等等,可惜多已不存。
唐宋时期,射箭运动也在民间广为开展,庙会、社火等集会时多有射箭比赛和表演,这种比赛或表演多分为步射和骑射,有固定箭也有流动箭,甚至在马上以各种不同的动作完成射箭并准确中职,赢得围观者的欢呼喝彩。
作用,但作为一种强身健体和培养意志的基本训练,射箭却一直在历朝的宫廷、军旅乃至民间经久流传。
清朝中叶以前,帝王每年秋季都要在木兰围场射猎,名为木兰秋狝。这实际上也是皇帝检阅军队、联络各方面关系并兼娱乐的一种形式。
清中叶以后,火器已经较为发达,引箭作为冷兵器的意义已经不大,但在秋狝之中却仍然作为骑射竞赛或表演的重要项目,弯弓射箭已经成了习武的象征
在我国,有着古老传统的射箭运动已融入丰富多彩的体育生活之中,同时也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着其特殊的魅力和光彩。
现代射箭运动1673年发源于英国的约克郡,1908年列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现代射箭运动最早开始于英国,英格兰约克郡自1673年起举行方斯科顿银箭赛。
1787年,英国成立皇家射箭协会,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射箭组织。
19世纪初,射箭传入美国,1828年成立费城射箭联合会。
1844年,第1届全英射箭锦标赛在英国举办。
1861年,英国射箭协会成立,统一竞赛规程。
1879年,全美射箭协会成立,同年在芝加哥举行第1届全美射箭比赛。
1900年,第2届奥运会射箭就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但它却经历了曲折而艰难的发展。在第2、第3、第4、第7届奥运会设有射箭比赛,由于射箭项目没有统一的竞赛规则,第7届奥运会后,射箭项目被取消。
1931年,以英国和法国为主,成立了国际射箭联合会,制定了国际箭联轮赛规则,同年,在波兰的里沃夫举行了第1届世界锦标赛。
1956年,中国开始将射箭列为比赛项目。
1964年2月3日,中国射箭协会成立,会址设于北京。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射箭项目才重返奥运大家庭,设立了个人赛。男、女团体赛则均于1988年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新中国成立前,射箭作为武术项目中的表演项目,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以前射箭仍然为表演项目,1956年开始列为比赛项目,1959年才开始按照国际规则举办比赛。射箭运动先后在中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起来,1961年,上海运动员赵素霞首次打破世界纪录,从1961年—1994年间,先后曾有赵素霞、李淑兰、徐开才、王锡华、孙春兰、石桂珍、王荣娟、扎拉嘎、姜胜玲、黄淑艳、宋淑贤、王文娟、孟凡爱、孙伟、刘光志、王晓竹、林桑、张帆等运动员,共计46次打破世界纪录。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