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杭州亚运会球类项目中的藤球比赛,选手不能用哪个部位碰球?
本题选项:
A.肩
B.手
正确答案:手
出题单位:支付宝·支付宝运动
答题路径:支付宝APP - 搜索 - 支付宝运动 - 运动问答
答案解析:藤球是一项运用脚腕、膝关节等部位同时夹、顶球,不让球落地的运动,类似我国民间的踢花毽子。藤球比赛中,选手能够用脚、腿、肩和头触球,但不能用手。
藤球是一种独特的古老体育运动项目,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运用自己的脚腕、膝关节等同时夹、顶球,不让球落地,类似我国民间踢花毽子。藤球跟排球比赛类似。
藤球运动源于15世纪的苏丹国统治下的马六甲一带地区,由马来西亚的“sepak raga”运动发展而来。当时,人们在劳动之余,围成一圈,不用手和胳膊,用头顶球、用脚踢球,使之不落地,传踢一个藤球(raga),使其在空中停留尽量多的时间。
这种轻松愉快、消除疲劳的运动很快便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传开了。早在11世纪,东南亚国家文化中就有关于藤球运动的记录。在泰国,它被称为“takraw”,在菲律宾称为“sipa”,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称为“sepakraga”,在缅甸称为“ching loong”,在印度尼西亚和老挝称为“rago”。
自从东南亚的爱好者们加入球网并制定了类似排球的规则之后,藤球比赛变得更激烈,挑战性更强了。1945年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举行了一场藤球表演赛,引起了巨大反响。此后,藤球运动如燎原之火传遍了马来半岛和东南亚各地。1960年,一套完善的比赛规章制度建立起来。这项运动被定名为藤球(sepaktakraw),并进入了东南亚运动会。
现代藤球的产生仅有40多年的历史。它是以藤球运动中网的使用为标志的。泰国前教育部长科·乔哈利对推广藤球运动作出了一定贡献,被认为是“现代藤球运动之父”。科·乔哈利经过努力,使藤球于1965年被正式列为两年一度的东南亚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并开始在东南亚国家中流行起来。1982年藤球作为表演项目进入亚运会,并被列入1990年北京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中国藤球运动发展较为缓慢。1987年底,亚洲藤协率队来华访问表演,精彩的表演赛令众多中国观众大饱眼福。这次访问对我国的藤球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此中国也开始这方面的练习,并开始介绍并推广这项健体强身的竞技运动。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