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位于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于1953年春被发现。该遗址揭示了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____聚落的社会组织、生产生活、经济形态、婚烟状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题选项:
A.父系氏族
B.母系氏族
正确答案:母系氏族
题目来源:暂无
出题单位:中国文物交流中心
拓展阅读:
位于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于1953年春被发现。该遗址揭示了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的社会组织、生产生活、经济形态、婚烟状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半坡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古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红旗街道办半坡村北侧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西邻半引路,北距西兰路约200米,东邻国棉三厂,面积约5万平方米。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54—1957年的5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达1万平方米。
半坡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按照考古学文化类型的分期,其主要遗存为仰韶文化,生存其中的人类被称为半坡人。
仰韶文化是1921年瑞典科学家安特生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文化类型,它与1928年中国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历城县龙山镇(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龙山街道)城子崖所发现的新的文化类型即龙山文化明显不同。
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分别代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两大阶段,他们都是相对发达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类型,代表了人类发展的早晚文化时期。仰韶文化早于龙山文化,仰韶文化代表的是以女性为主导的母系氏族社会,龙山文化则代表的是以男性为主导的父系氏族的社会,而由于考古学的需要它们被确立为代表性类型。
考古学家经过发掘研究,确认半坡遗址是典型的史前原始村落遗址,在距今六七千年的几百年间,曾经有数百人在此活动,他们过着定居的生活。农业是支撑这个村落长期存在的主要经济手段,渔猎采集经济也占有重要地位。
半坡遗址所发现的文化分为早晚两期,早期遗存丰富而且典型,经科学测定,年代约在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4300年之间。半坡遗址虽然属于仰韶文化类型,但与仰韶遗址所发现的文化又有所不同,因而被命名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晚期遗存相对较少,称为半坡晚期类型。与半坡遗址几乎同时发现的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和山西芮城县的西王村遗址,因为各有特性而同样被命名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西王村类型。半坡晚期类型相当于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也有少量老官台文化和庙底沟文化类型。有时也被简称为半坡文化、庙底沟文化、西王村文化等。
半坡遗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大面积发掘的古代人类村落遗址,而且是比较完整的一处原始社会氏族聚落遗存,它所揭示的氏族聚落具体而细微的社会生活图景,是西安地区颇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受此影响和激励,考古学家又在当地尤其是浐、灞与渭河两岸发现了大量的人类遗址,诸如姜寨遗址、高楼村遗址、田家湾遗址、鱼化寨遗址、马腾空遗址、大白杨遗址、三桥遗址等,分布在西安的几乎每个区,事实证明,西安地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人类非常活跃的重要地区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