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东周时代秦国的都城中使用时间最长、执政国君最多的是____。
本题选项:
A.长安
B.栎阳
C.咸阳
D.雍城
正确答案:D.雍城
题目来源:陕西学习平台
出题单位:陕西历史博物馆
拓展阅读:
雍城,是中国东周时代的秦国国都,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至秦献公二年(前383年)定都此地,建都长达294年,有19位秦国国君在这里执政,为秦国定都时间最久的都城。
雍城是以河流为城的“城堑河濒”,是“水上秦都”,秦以水御敌200年后首筑城墙。其位置在今陕西宝鸡凤翔境内,现有秦雍城遗址,为我国十大考古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雍城就有人类居息繁衍。
西周时为周原的一部分,属西周王畿属地之一。
周历王、周宣王、周幽王时(前781年以前),西戎势力发展,深入关中,威胁周室,屡起战争。“周避犬戎难,东迁都邑。
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
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而有其地,与誓,封爵之。”从此,秦始有封地,为诸侯国。
秦襄公八年(前770年)起,秦与戎、狄战斗不息。初,秦败。
秦襄公十二年(前766年)再起兵伐戎、狄,获得“岐地”。襄公殁后,秦人退回“西陲”故居。
秦文公三年(前763年),率乘七百“东猎”,以年时借猎迁徙,中途与戎、狄浴血奋战。
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获“千渭之会”,(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千河互通以南),从此定居周人故地关中。秦占领“千渭之会”后,在此筑城。
秦文公十六年(前750年),率兵击戎,戎败走,秦国控制了岐西地域。
秦文公五十年(前715年),文公卒,宁公(宪公)继位,秦由“千渭之会”迁都平阳(今宝鸡市陈仓区阳平镇),灭亳,占其都邑——荡社(今西安市西北,三原、兴平之界)控制了关中西域,营建“平阳宫”(今宝鸡市陈仓区阳平镇西太公庙)。
秦德公元年(前677年),始徙都于雍(今凤翔)。此后,凤翔为秦都。
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称霸,自此,到孝公图强,为始皇统一中国大业奠定了基础。
雍城遗址位于关中西部渭河北岸的黄土台原,即今本市凤翔县城南郊。
国务院1988年1月13日,雍城遗址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代在此设雍县,雍城秦时宫殿仍继续沿用。
汉高祖还在秦国国君修建的祭祀天地的场所,即鄜畤、密峙、吴阳上畤、吴阳下畤,增修北畴。
据《汉书》载,从汉文帝十五年(前165)到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西汉诸帝来雍祭祀五畤者共18次,其中汉武帝就达8次之多。
汉以后,雍城逐渐衰落,至唐改名凤翔县,沿用至今。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