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问题:“天下三分____,二分无赖是扬州”出自唐代诗人徐疑的七绝《忆扬州》。
正确答案:明月夜
推荐单位:江苏学习平台
出题单位:江苏省仪征市月塘镇人民政府
拓展阅读: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出自唐代诗人徐凝的七绝《忆扬州》。这是一首怀人诗,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说怀地,以离恨干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
江苏扬州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至少在隋唐时期,就已经逐渐成为天下所瞩目的城市。伴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经济中心的由北向南转移,扬州城凭借天时地利人和,成为了当时国都之外最闻名天下的城市。
所以很多的诗人都曾经来到这里欣赏美景,流连这里令人醉心的色彩。盛唐的李白,孟浩然都曾经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到了晚唐杜牧的笔下,这里又增添了几分瑰丽的色彩。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这就是唐代诗人徐凝的《忆扬州》,他回忆扬州,却并非是想念此地美丽的景色,而是想念此地让他流连忘返的歌女(恋人)。这一首唐诗,可以说写扬州最著名的诗歌作品之一。明明是一首怀人唐诗,但是却写出了著名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诗歌的前两句已经表达出了诗人怀人的主题。“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其实表达的是少女的离愁别恨。娇美的脸庞,也遮不住相思离别的眼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很容易让人一下子就能察觉到。
诗歌当中的“萧娘”是当时的一种称谓。诗歌当中,男子所爱恋的女子就称之为“萧娘”,而女子锁链的男子通常称为“萧郎”。“桃叶”一方面指代女子的桃叶眉,其实也借用了王献之一个名叫桃叶的小妾的典故。王献之非常喜欢她,借以指代诗人对此的一个恋人的喜爱。
所以前两句就已经把这首古诗的主题表达了出来。他回忆扬州,首先想到的是和此地恋人分手时的依依不舍,更加表达出自己思念对有情人的一种思念。
而后的两句,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呈现出来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他写扬州晚上的明月,说明扬州留给他的更多的印象,是在晚上。只有在晚上的时候,他才可以流连那些风月场所,久久不舍得离去,也才能和他所爱恋着的人厮守在一起,缠绵不已。
要想更好地理解这两句唐诗,其中的“无赖”是关键。
虽然“无赖”这个词在今天多有贬义,多表达一种蛮不讲理,狡诈刁蛮的品性。但很多人在讨论这首诗歌的时候,并没有采取这个意义,而是采用的可爱的意思。
采用这个意思当然也有足够的论据的。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有“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句,本意是可爱,反说它无赖,无赖正是爱惜的反话。陆游诗:“江水不胜绿,梅花无赖香。”也有可爱、可喜意。
当然按照商务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词典》当中的记述,“无赖”这个词也确实包含了多个意思。有无才无能、刁蛮蛮不讲理的意思,其他还有无奈、无聊以及调皮可爱的意思。所以很多人都选择了第五种意思。
这么来论述这首唐诗自然也是能够说得通的,就让他更加的去思念在这里的美景美人,最终升华他心中离别的伤感。
但是要想真正地理解这两个字,乃至这首诗歌所表达的真实意思,还要从诗人当时的心境去出发。这个“无赖”,这里有那么一层抱怨的意思。他抱怨月光如此的迷人,让他又不得不思念之前和这里有情人分别是的场景,让他忽然又想起此前在这里所留恋的那一段岁月。
所以在这里理解为蛮不讲理的月亮,或许更能贴近作者那一刻的真实情感。本来余情未尽,其他的事情就已经让他内心堵得满满的,忽然又来了一轮明月,真的是无可奈何。
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三分明月,二分无赖是扬州。明月很容易让人想起离愁。而当时的扬州又是天下旅客的集散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要当时的人们举头看到明月,想起故人,多数的感慨都和扬州有关,这也能够匹配了诗人所说的“二分无赖是扬州”。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