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问题:民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____”。
正确答案:百科全书
题目来源:暂无
出题单位:司法部 全国普法办
题目归属:2020年06月12日 - “民法典相关法律知识”专项答题(一)
拓展阅读:
民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2021年5月28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一周年。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消费借贷、生产生活……都能从里面找到答案。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民法学人的夙愿。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典制定工作,但是四次都未能得偿所愿。第一次开始于1954年,到1956年12月完成草稿,计525条,包括总则、所有权、债、继承四编,主要参考1922年的苏俄民法典。第二次开始于1962年,到1964年完成草案试拟稿,计262条,包括总则、所有权和财产流转三编。这两次民法典的起草均由于政治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改革开放以后,新中国历史上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工作拉开帷幕。
1979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民法起草小组,到1982年5月,完成了民法(草案)第四稿,包括8编,43章,计465条。然而,由于改革开放初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的制度尚未固定下来,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亦无法得以确定,故最终并未能够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予以表决。不过此次民法典编纂却形成了1985年的继承法、1986年的民法通则、1995年的担保法、1999年的合同法等单行法律制度。
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并于2002年进行了一次审议,经讨论,仍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的做法。后来又于2007年通过了物权法、2009年通过了侵权责任法等单行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迈入新时代。
2015年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式启动。此次民法典的编纂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起草民法总则;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已于2017年3月15日审议通过,同年10月1日开始施行,民法典的编纂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2018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民法典编纂迈出了第二步。
2019年12月,民法典(草案),全文公布,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7编以及附则,共84章,1260个条文。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并规定: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民法典被喻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与守护神”,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它诞生之前,经历了4次孕育过程中的大起大落,历时66年,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才得以问世。而在这风雨一甲子中,老中青三代民法学人付出了无数的艰辛。饮水思源,在学习民法典的同时,让我们在此对所有为中国法治建设以及民法典之诞生作出贡献的法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吾辈学人亦须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而鞠躬尽瘁。
法律是善良与公正的艺术,让我们怀着一颗善良与公正的心一同走进民法典,聆听民法典在新时代跳动的脉搏,喊出民法典在新时代的最强音,学习并应用好这部“权利保障宣言书”,时刻准备好“为权利而斗争”。本书遵照民法典的篇章结构,通过1000个知识问答题,以苏格拉底式对话模拟生活场景,讲述了民法典中1000个与您休戚相关的民法知识。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权益。
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