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项答题/正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____,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2022年12月15日  阅读 289  评论 0

摘要: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____,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答案:民事权利能力。

当前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____,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正确答案:民事权利能力

题目来源:暂无

出题单位:司法部 全国普法办

题目归属:2020年06月12日 - “民法典相关法律知识”专项答题(一)

拓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起止】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解读:

本条是关于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规定。民事权利能力具有不可剥夺的特征。法律规定了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也就确认了自然人的民事主体地位,自然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既包括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的资格,也包括自然人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什么是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自然人生存期间,其民事权利能力不会丧失、消灭。法律不会对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进行限制或者剥夺。自然人受到刑事处罚、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即使在监狱服刑,或者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也并不导致民事权利能力的减损或者消灭,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这一法律资格不受影响。

什么是自然人民事权利?

根据自然人民事权利的类型不同可以分为:一、财产权利,对于财产方面的具体民事权利,自然人可以选择享有、转让或者放弃。二、人身权利,生命权、健康权等人身权,自然人一旦出生,即依法律规定当然享有,不可以转让,非依法律规定并经法定程序,不得进行限制或者剥夺。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有何区别?

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第一,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法律资格,是自然人取得民事权利的前提。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并不等同于取得实际的民事权利。

第二,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是自然人依据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所取得的。

第三,民事权利能力与自然人不可分离。自然人一旦出生,即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死亡是自然人丧失民事权利能力的唯一法定事由,并且民事权利能力不得以任何方式予以转让,也不能抛弃或者继承。

出生是自然人脱离母体并生存的法律事实。一般认为,出生须具备两项要件:一是胎儿与母体分离,与母体分离之前为胎儿,分离之后即成为法律上的人。二是与母体分离之际保有生命。胎儿与母体分离之际无生命的,是死体。分离之际保有生命的,即是“出生”,而不论其出生后生命延续的时间长短。如何判断“出生”,学说上有全部露出说、断脐带说、初啼说、独立呼吸说等。关于“死亡”的判断,也存在不同的学说,有呼吸停止说、脉搏停止说、心脏跳动停止说、脑死亡说等。实践中,具体如何判断“出生”和“死亡”,涉及医学理论和医学实践发展等问题,本法对此没有规定统一的判断标准。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xuexi/zhuanxiang/15362.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099
  • 评论0
  • 浏览8800054
排行榜
随机推荐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