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耳毒性体现在?
本题选项:
A.耳鸣
B.听力减退
C.永久性耳聋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以上都是
答题路径:支付宝APP - 搜索 - 步步宝 - 动动脑 - 知识问答
答案解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耳蜗听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和永久性耳聋。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耳毒性作用,其毒性作用有的偏向于损害耳蜗,有的则偏重于损害前庭。这些药物主要包括硫酸链霉素、双氢链霉素、艮他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其中毒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进入内耳途径药物口服或注射后,都可通过血行进入内耳淋巴液,或经螺旋韧带血管分泌至外淋巴液。如经椎管给药,则可直接经脑脊液进入外淋巴液内。如单纯中耳局部用药,还可经圆窗或环韧带进入外淋巴液,由前庭阶累及柯蒂器。如孕妇用链霉素或奎宁等药物,则可直接经胎盘血管损害胎儿耳蜗器官。
(2)破坏内耳血迷路屏障。耳毒药物可抑制ATP 酶的活化,使内外淋巴液中K+、Na+ 倒置,引起膜通透性改变和多种水解酶释放,最终使毛细胞萎缩变性。由于血管纹中毒,分泌内淋巴液的功能丧失,无法稀释和排除已进入淋巴液的毒物,故可加重耳性中毒。
(3)破坏毛细胞新陈代谢。毒物使细胞膜脂蛋白变性,听毛融合、扭曲,并破坏核糖体,使蛋白质无法合成。据Jarlstedt 动物试验,给蜥蜴注射艮他霉素,3 天后蜥蜴耳蜗毛细胞RNA 含量下降30%,可能系抑制RNA 合成酶所致。
(4)组织病理学改变。药物有选择性,首先破坏糖原含量较少的外毛细胞,其后损害糖原含量多的内毛细胞。常见耳蜗底周的外毛细胞首先被破坏,继而内毛细胞和螺旋节变性。内毛细胞的破坏方向是由蜗尖向蜗底发展,与外毛方向相反。最后内外毛细胞和螺旋器均萎缩变性,仅有5% ~ 10% 神经元可以保留。某些药物对内耳组织破坏有倾向性,如双氢链霉素易破坏耳蜗,而硫酸链霉素和艮他霉素等易破坏前庭组织。有些药物对生物酶的抑制作用远远超过对组织结构的损害,有时看不见组织学改变,而其微音电位和耳蜗神经电位已有严重下降,如停用药物,电位能够很快恢复,如大量用药,耳蜗神经核和听中枢都被破坏,则可成为不可逆性病变。
(5)药物的个体易感性。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能通过母系遗传给下一代,出现易感性家族。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