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餐饮/正文
古人喝茶也都是用沸水冲泡茶叶吗

 2023年11月03日  阅读 191  评论 0

摘要:答答星球问题:古人喝茶也都是用沸水冲泡茶叶吗?答案:不是,明代才流行。

问题:古人喝茶也都是用沸水冲泡茶叶吗?

本题选项:

A.不是,明代才流行

B.当然是

正确答案:不是,明代才流行

出题单位:答答星球

答题路径:支付宝APP - 【答答星球】小程序

古人喝茶也都是用沸水冲泡茶叶吗?

答案解析:古时的“茶”与当今的不同。唐代以前,人们往往采集生茶叶蒸熟捣碾,加上米、姜、盐等煎煮,类似于喝蔬菜汤,被称为“吃茶”。唐代煎茶,宋代点茶,与现代饮茶方法相似的“泡茶法”直到明代才开始逐渐流行。

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出土了距今6000年左右的山茶树根,经专业机构检测认定,为山茶属茶种植物的遗存。这样的发现,连同云南的千年古茶树,证明饮茶就是中国人发明的,而不是西方人相信的印度或斯里兰卡。

以及大家熟知的关于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关于茶最早的传说,“荼”,就是茶的前身,也在小篆中有出现此字形,是古代最常用表达茶的字。著名的书法家启功曾诗有云:今古形殊义不差,古称荼苦近称茶。

荼,见其字形是一个草字头,之下一个多余的余,既是表示草木中多出来的部分,也是指与众不同的草木。古时“荼”字是多音多义字,并不专门表示茶。是多种植物的代称,有茅草芦苇开出的白色小花,有苦菜,再有就是可以作为香料的树叶了。

“荼”字,最早见于《诗经》。《诗经·邺风·谷风》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荼”是否指“茶”,后人推考说法不一。

最早明确“荼”字包含有茶的意义的是《尔雅》,晋代郭璞在注释《尔雅·释木》中“贾,苦荼”时注明:“树小如栀子,冬生(常绿的意思),叶可煮作羹饮。”这段注释说的就是茶树的特征,以及茶的食用方式,这儿的羹饮,即是将茶叶作菜烧煮,表皮呈稀粥状,也作茶粥,茗粥。有《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甚至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习惯。苏轼有《绝句》之二言及:“此身分付一蒲团,静对萧萧竹数竿。偶为老僧煎茗粥,自携修绠汲清泉。”更独具一番禅味。

茶还有作凉拌者,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有一道“凉拌茶”的特色美食,鲜叶揉碎放碗中,加入少许黄果叶,大蒜,辣椒和盐等作配料,再加入泉水拌匀食用。颇为鲜爽。

茶之为用,最早作药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作粮食的生煮羹饮。之后逐渐产生各种制茶方法,才成为“茶”。

“茶”,首见于唐代《本草》,由“荼”字演化而来。唐玄宗时期的《开元文字音义》一书将“荼”字减去一笔,定为单一“茶”字。初期“荼”字与“茶”字通用,但陆羽在撰写《茶经》时,已一律使用“茶”字。中唐以后,大约在9世纪中叶,普遍采用“茶”字。正值茶作为饮料扩大普及的时期,蒸青做饼法开始完善,茶从社会的上层走向全民。并在唐德宗时开始征收茶税。茶真正成为广泛流通的商品。

由“荼”变“茶”,将原来表示茶的“荼”字,减去一画,改“禾”为木,从原来生煮羹饮的粮食之用,到回归茶树的木本之身,可见茶一物由“吃”到“泡”的演化。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mayi/xingqiu/yinshi/22213.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