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运动问答/正文
耐力性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2023年07月08日  阅读 221  评论 0

摘要:运动问答问题:耐力性运动的主要目的是?答案:增加心肺功能。

问题:耐力性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本题选项:

A.增加心肺功能

B.增加肌肉

正确答案:增加心肺功能

出题单位:支付宝·支付宝运动

答题路径:支付宝APP - 搜索 - 支付宝运动 - 运动问答

耐力性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答案解析:耐力性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体的有氧能力和心肺功能。耐力性运动是一种长时间持续的低至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长跑、游泳、骑车等。

耐力性运动处方

耐力性是指个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在运动中会导致个体疲劳,疲劳的产生则限制着个体继续承受运动负荷。良好的耐力性能更好地克服在运动中产生的疲劳,承受更大的运动负荷,提高运动效果。

耐力性运动的分类

按人体生理系统的分类,耐力性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肌肉耐力也称为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有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有氧耐力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个体吸收、输送和利用氧气的能力,促进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无氧耐力也叫速度耐力,它是指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坚持较长时间工作的能力。在无氧代谢的肌肉活动中,糖的酵解供能,产生乳酸。机体处在这种状态下,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称为糖酵解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

耐力性运动的运动目的

耐力锻炼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心肺的适应能力,即提高机体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最终表现为心脏功能的提高。经过长时间的耐力训练后,最大吸氧量会有明显增加。

耐力性运动的运动种类

耐力训练的主要方式是有氧运动。如各种形式的长时间跑步,长时间进行的其他周期性运动、长时间重复做某一非周期性运动,反复做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坚持较长时间的抗小阻力的练习、循环练习等。

1、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运动时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供能的主要物质——糖可以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供给人体长时间运动,称为有氧代谢系统。有氧运动是指运动时以有氧代谢系统功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有氧运动可持续很长时间,也被称为耐力练习。

典型的有氧运动包括走、慢跑、跑、骑自行车、上下台阶等。

2、球类游戏

常用于心肺耐力素质锻炼的球类项目有:非竞赛性的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球类运动适合于耐力性较好、运动水平较高的人群作为提高心肺耐力的手段。

3、我国传统的运动项目

气功、太极拳、自我按摩等,它们动作强度较小,动作柔和缓慢,占地不大,可活动全身,表现自我。除了保持、提高心肺耐力外,对改善平衡素质,协调素质,保持健康的心态等都有一定作用。

4、小负荷力量练习

小负荷、多重复次数的力量练习,在提高心肺耐力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肌肉耐力,成为健身活动中心肺耐力锻炼的常用手段之一。通过小负荷的力量练习,还可以适当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水平,增加能量消耗,减少脂肪的堆积,取得更好地减肥效果。

耐力性运动的运动强度

确定运动强度是制定耐力运动处方的关键。运动强度过小,达不到锻炼效果;运动强度过大,并不会收到更大的锻炼效果,还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甚至出现意外事故。因此,要根据自身的靶心率和范围来确定自身的运动强度。

耐力性运动的运动时间

训练强度要在靶心率(THR)范围内,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保持和提高心肺耐力,一般耐力训练,持续时间为每天20-60分钟,这个时间包括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在内,其中只是要有20分钟以上,心率保持在靶心率(THR)范围之间。

耐力性运动的运动频率

训练水平一般的人每周可活动3-5次(常采用隔日锻炼一次),训练水平高的可增加次数。运动强度达到60%-80%或70%-85%,3次/周即可保持或提高心肺功能;采用低运动强度,每周需要活动3次以上。为保持或提高锻炼的水平,每周保证3次进行有氧运动的锻炼,另外,1-2次可进行其它项目的锻炼。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mayi/yundong/20098.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099
  • 评论0
  • 浏览8800054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