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跑步”在我国古代一般被称为?
本题选项:
A.走
B.行
正确答案:走
出题单位:支付宝·支付宝运动
答题路径:支付宝APP - 搜索 - 支付宝运动 - 运动问答
答案解析:古代人的走相当于现在的跑,奔也是跑的意思,如奔走相告。
“走”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人摆动双臂、迈开大步奔跑的样子。金文字形在其下增加了一只脚,有的字形还增加了表示行走、道路等意思的“彳”。
“ 走” 最初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 跑”。汉代刘熙《释名·释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可见,从行进速度来看,“步”“趋”“走”一个比一个快:“步”是慢慢地走;“趋”是快步走;“疾趋”即“走”,则是跑。
“走”表示跑的意思在古代很常用。《荀子·尧问》:“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意思是说,君子力大如牛,但不会跟牛比力气的大小;君子跑得像马一样快,但不会跟马去赛跑。《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是说兔子奔跑时撞到树桩上,撞断了脖子死去了。《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逐走”相当于赛跑的意思。除此之外,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飞禽走兽”“走马观花”等词语中,实际上也保留了“走”的最初意思。
“走”有时特指“逃跑”。《孟子·梁惠王上》:“弃甲曳兵而走。”意思是打了败仗的士兵丢弃了铠甲,拖着兵器逃跑。而本文开头提到的“老翁逾墙走”,则是老翁翻墙逃跑的意思。
“走”在“跑”的基础上发展出“奔向、趋向”的意思。比如《孟子·离娄上》:“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老百姓归向于仁爱,就好比水往低处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再如《淮南子·说林训》:“渔者走渊,木者走山。”打鱼的人奔向水边,伐木的人奔向山林。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