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简,是简牍的最基本形式,或称札,用竹或木制成。一般长约23厘米,相当于汉尺____。
本题选项:
A.一尺
B.两尺
正确答案:一尺
题目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拓展阅读:
简,是简牍的最基本形式,或称札,用竹或木制成。一般长约23厘米,相当于汉尺一尺。居延、敦煌出土的文书档案、信件,以及一般书籍和重抄的诏令文件等,都用这种简抄写编册。但是,按照汉代的规定,有些抄写经书和正式的诏令文本,要用较长的简。
简,是简牍的最基本形式,或称札,用竹或木削制而成。简在书写以前,必须经过修治、打磨,竹简还需要经过杀青处理。有的简需编联成册,成为简册。牍实际是⼀种宽简。有的甚至呈版状,木制,个别为竹制。
此外,还有木制成多棱状的觚,以及传递信札和财物时⽤的封检,系于簿(bù)册或器物之上的木楬。纸张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纸张普遍流⾏和作为书写材料之后,简牍即被替代。
简,是简牍的最基本形式,或称札,以竹片制成。一般长约23厘米,相当于一汉尺。居延、敦煌出土的文书档案信件,以及一般书籍和重抄的诏令文件等,都用这种简抄写编册但是,按照汉代的规定,有些抄写经书和正式的诏令文本,要用较长的简,如武威《仪礼》简中属于经的甲本和丙本,简长55.5至56.5厘米,相当于汉尺二尺四寸;属于经传的乙本简则长50.05厘米,合汉尺二尺一寸,比经书简要短。
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等简长27. 6厘米,为汉尺一尺二寸。居延出土的“塞上烽火品约”简长38厘米,合汉尺一尺六寸。敦煌出土的诏书简长24.3厘米,约合汉尺一尺一寸,即所谓“尺一之诏”;居延出土的诏书简还有长至36. 5厘米的,已合汉尺一尺五寸,最长的是居延出土的诏书目录简,长达67.5厘米,合汉尺三尺,此即《汉书》上所谓的“三尺律令”。“遣册”和历谱也有长至三尺以上的,如曾侯乙墓出土的简长72~ 75厘米,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元光元年历谱》简长69厘米,是目前所见最长的简。上述这些简都是每简抄写一行字, 宽度约在0.5~ 1厘米左右。另外还有一种简,宽约2厘米左右,每简上抄写两行字,这种简称为“两行”,它和普通简一样,也可编联成册。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