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中国古代兵书《太白阴经》认为“先王之道,____,贵和重人,不尚战也”。
本题选项:
A.以和为贵
B.以战为贵
正确答案:以和为贵
题目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拓展阅读:
从军事伦理的角度看,中国历代军事思想以崇道尚义、贵和慎战为特色。中国古代兵书《太白阴经》认为“先王之道,以和为贵,贵和重人,不尚战也”。
中国文化一直认为“和”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冲突的原则,主张“协和万邦”(《尚书·尧典》)。随着《尚书》被尊为儒家经典,其所主张的处理邦国、族群关系的准则也就逐步成为封建统治者处理民族、国家关系的法则。
“协和万邦”表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贵和”思想在民族、国家层面上的重要体现。然而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虽然是一个人所共知的热爱和平的国家,但五千年文明史上,却是一大半处于分裂战争时期,如何处理好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太白阴经》曰:“先王之道,以和为贵,贵和重人,不尚战也。”楚庄王在对待战争和民族国家间的矛盾时表现出来的热爱和平,禁暴安民的精神,成为先秦乃至后世军事思想史上一个闪光点,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热爱和平精神的源泉。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卷二 人谋下》
经曰:先王之道,以和为贵。贵和重,人不尚战也。《春秋左氏传》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军之众,无所用也。是故,晋悼公使魏绦和戎,以正诸华,八年之间,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羌戎亦归;晋惠公内不侵不叛之臣,於是有崤之师。譬如捕鹿,晋人角之,戎人掎之。
夫有道之主,能以德服人;有仁之主,能以义和人;有智之主,能以谋胜人;有权之主,能以势制人。见胜易,知胜难。语曰:「先王耀德不观兵,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故有衣冠之会,未尝有歃血之盟;有革车之会,未尝有战阵之事。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古先帝王所以举而胜人,成功出於众者,先文德以怀之怀之;不服,饰玉帛以啗之;啗之不来,然後命上将练军马、锐甲兵,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所谓叛而必讨,服而必柔。既怀既柔,可以示德。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夫如是,则四夷不足吞,八戎不足庭也。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