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东周时代各大国诸如东周、三晋、燕、齐、楚、秦等均曾大量铸币,其中,以____最为普及,是当时中原各国流通的主要货币。
A.铜币
B.金银币
正确答案:铜币
题目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拓展阅读:
东周时代各大国诸如东周、三晋、燕、齐、楚、秦等均曾大量铸币,其中,以铜币最为普及,是当时中原各国流通的主要货币。
因为当时就是用铜来铸造刀币、布币。而且古代在说“金”的时候大多指的是铜,而不是黄金。
铜币东周货币中以铜币最为普及,是当时中原各国流通的主要货币。按铜币的形制又可分为布币、刀币、圆钱、铜贝4种。
铜币,铜制的钱币,亦称“铜钱”,铜币主要指清末民初时期的无孔铜币。
中国是使用金属货币最早的国家。而金属货币中,历代又以铜币为主。所以中国古代的货币史,实际上就是铜币史。
中国在殷周时期固以齿贝为货币,后因真贝不够,乃用仿制品铜贝代之。铜贝是向金属货币过渡的形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币制。废刀、布、贝等币,规定只采有外圆中间有一方孔的方孔钱,是由环钱演变而成的。
秦以后的通行货币,都是方孔钱,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为巩固中央集权制,实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政策,
同时也对币制作了重大改革:废止战国时期各国流通的刀形、布形、环形等形式不一、单位各异的各类铜币,使用外圆内方的秦“半两”钱,从此,中国铜铸币有了一个统一的形式,方孔铜钱在中国历史上相沿使用了两千多年,直至清光绪年间(1875-1907年)机制铜币问世,才走完了它的里程。
秦始皇统一货币对实行统一的经济政策、促进生产和流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更有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
然而,秦始皇只是统一了铸币的形状和币值单位,并没有集中统一铸币权,铸币不受法律限制,私人可以铸制。
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时收盐铁为官,把铸币权收归朝廷所有,统一铸造新的五铢钱,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
方孔钱的形式沿袭千年不衰的原因:有人认为“外圆内方”表达了中国人的一种“天圆地方”的人文主义观念;有人认为是由于有方孔易于用绳子穿起来,圆形没有棱角,便于携带;还有人义为是便于加工:铜钱铸出来后,外廓有些毛刺需要锉光,在一串中穿一根方棍,一次能锉许多个,如是圆孔,钱就会跟着锉刀转动。看来上面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方孔钱的面值较低,流通中的需要量比较大,因此常常用绳子(称为“緍”)穿起来使用。一百枚穿一串,称为一吊,一千枚穿一串,称为一贯,单独使用称为“文”。“文”、“吊”、“贯”等都是古铜钱的计量单位。
方孔钱币因体积较小,铸造起来很方便,近些年来,常有方孔钱币模钱范出土,一模能同时浇铸几十枚铜钱。模也称为“板”,宋时铸钱每板能铸六十四文。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