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笔记/正文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魏军直逼成都,取得不战屈敌、灭亡____的重大胜利,结束了三国鼎立格局

 2022年10月11日  阅读 506  评论 0

摘要:问题: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魏军直逼成都,取得不战屈敌、灭亡____的重大胜利,结束了三国鼎立格局。答案:蜀国。

本题问题: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魏军直逼成都,取得不战屈敌、灭亡____的重大胜利,结束了三国鼎立格局。

本题选项:

A.蜀国

B.吴国

正确答案:蜀国

题目来源:参见《中国军事通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拓展阅读: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魏军直逼成都,取得不战屈敌、灭亡蜀国的重大胜利,结束了三国鼎立格局。

景元四年(公元263),曹魏权臣司马昭派兵灭蜀,结束了三国鼎立的格局,使三国进入了魏吴对峙的新局面。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大权,奠定了西晋代魏的基础。司马懿死后,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镇压反对势力,巩固了司马家的权势,奠定了三国归晋的基础。

姜维见曹魏内乱,司马夺权,趁机多次出兵伐魏。结果蜀军败多胜少,使得本就实力最弱的蜀汉更加国弱民穷,财尽兵疲,给后来的司马昭伐蜀以可乘之机。

甘露三年(公元258年),司马昭平定诸葛诞之乱,消灭了忠于曹魏的最后一位实权人物,彻底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死不担心当傀儡的皇帝曹髦,为其子司马炎篡位扫清了障碍。

司马昭权力巩固后,便积极休养生息,训练士卒,打造兵器,图谋灭掉蜀吴,统一天下。当时许多大臣反对出兵,唯有钟会支持,司马昭便与钟会商议,确定了先灭蜀、后伐吴的战略方针。

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司马昭封钟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为出兵伐蜀做准备。同时又命青、徐、兖、豫、荆、扬等州打造战船,唐咨打造大船,假装伐吴,以迷惑蜀吴,掩盖战略意图。

景元四年(公元263),司马昭调集十八万大军分三路伐蜀。西路军征西将军邓艾率三万多人,自狄道出兵进攻甘松、沓中,以牵制姜维。中路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多人,自祁山出兵夺取武街、桥头,以切断姜维后路。东路军镇西将军钟会率十多万主力,分兵三路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攻汉中。

刘禅听闻司马昭分兵三路伐蜀,十分担心,便派右车骑将军廖化救援姜维,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到阳平关抵御钟会。钟会率军攻打汉中,刘禅却命汉中守军撤退,退守汉、乐二城,魏军得以长驱直入。张翼、董厥率援军到达阴平,听闻诸葛绪进兵建威,便驻守阴平御敌。

钟会夺取汉中,亲自进攻阳平关,另派前将军李辅围乐城,护军荀恺围汉城。阳平关守将蒋舒与主将傅佥不合,便骗傅佥出战,自己趁机献城降魏。傅佥寡不敌众,力战而死。钟会夺取阳平关,获得许多粮草辎重,便率军直逼剑阁。

邓艾派天水太守王颀进攻姜维,陇西太守牵弘在侧翼拦阻姜维,金城太守杨欣夺取甘松。姜维听说钟会夺取汉中,急忙后撤。魏军追击,蜀军无心恋战,夺路而逃。诸葛绪率军占领阴平桥头,阻断姜维归路。姜维施调虎离山之计,谎称要绕到诸葛绪后方,攻取雍州。诸葛绪中计,从阴平桥头撤军,退兵三十里。姜维趁机渡过阴平桥头,与张翼、董厥会合,退守剑阁。诸葛绪听闻,追赶不及。

邓艾率军到达阴平,邀请诸葛绪一起从江油进兵,夺取成都。诸葛绪不听,反而率军与钟会会合。钟会指责诸葛绪无能,放走姜维,将他治罪,将他的手下并入自己的部队。钟会攻打剑阁,姜维率兵死守,魏军无法攻克,双方便在剑阁对峙。

邓艾见钟会与姜维在剑阁对峙,决定出其不意,从阴平小道进军,直取成都。他率军走阴平小道,历经千难万险,到达江油。江油守将马邈惊慌失措,不战而降。

邓艾乘胜直逼涪城,刘禅慌忙派卫将军诸葛瞻抵御。尚书郎黄崇劝诸葛瞻占据险要,阻挡魏军。诸葛瞻不听,结果惨败。魏军夺取涪城、绵竹,斩杀诸葛瞻。刘禅见诸葛瞻战死,慌忙向邓艾投降,蜀汉灭亡。

邓艾善待刘禅,以图招降东吴。不久姜维奉刘禅之命,投降钟会。后来钟会与姜维图谋作乱,结果失败被杀。

司马昭将刘禅及蜀国降臣迁往洛阳,予以善待,以图招降东吴。

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不久其子司马炎篡魏建晋,三国进入晋吴对峙的新格局。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xuexi/biji/13794.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102
  • 评论0
  • 浏览8820666
排行榜
随机推荐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