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1931年11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通令,成立以____为主席,王豫祥、彭德怀为副主席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
本题选项:
A.毛泽东
B.朱德
正确答案:朱德
题目来源:参见《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出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拓展阅读:
1931年11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通令,成立以朱德为主席,王豫祥、彭德怀为副主席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革命形势的需要,临时中央在苏区设立了行政性质的军事指挥机构,即“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中革军委。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中革军委的具体性质实际上也存在着不同变化。
中革军委,它是在中央苏区成立的直接指挥红军作战的最高指挥机构,因为处在苏区根据地,所以加上了“革命”二字,与之前在中央成立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加以区别。
据资料记载,中共历史上最早成立的中革军委,是时任苏区中央局书记的项英于1931年1月15日宣布成立的军事机构。尽管该机构成立时间很早,但学界的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这个中革军委有些名不副实,于是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成立的军事机构简称为中革军委,即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1931年11月1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期间,指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是红军的最高指挥机关,负责重大军事战略的制定。
1931年11月25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并选举朱老总、关向应等十五人组成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的军事领导机关。
1931年1月,根据中央决定组成苏区中央局的同时,成立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苏区中革军委),项英任主席,朱德、毛泽东任副主席。6月,毛泽东任主席,朱德、项英任副主席。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会后,根据此次大会决议和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朱德任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为副主席。下设军委总政治部、军委总参谋部、军委总经理部、军委总医务处等工作机构。
1932年1月,中革军委总政治部改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增设军委总抚恤委员会、军委总兵站运输部;4月,增设军委后方办事处。6月,中革军委随军到前方以后,苏区中央局决定周恩来负责全国红军军事工作。9月,军委总经理部改编为总供给部。
1933年1月,增补博古、项英为中革军委委员。因中革军委移至后方瑞金,朱德随军在前方,项英代理中革军委主席。5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增设军委总动员武装部、军委总兵站部,军委总医务处改称军委总卫生部、总经理部改称总供给部。
1934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任主席,周恩来、王稼祥任副主席,李德任军事顾问,徐梦秋任秘书长。5月,军委副主席王稼祥负伤;9月,项英代理副主席。
1935年3月,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领导小组集中领导和全权指挥军事工作与红军行动。6月,增补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增补徐向前、陈昌浩为中革军委委员。11月上旬,建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行使中革军委职权。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委员有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王稼祥、聂洪钧、林彪、徐海东、程子华、郭洪涛(后增补叶剑英、聂荣臻、刘志丹)。叶剑英任总参谋长,王稼祥、杨尚昆先后任政治部主任。12月,增设中革军委中国抗日红军代表团,负责处理西安事变军事问题。
1936年5月,增设军委编制委员会。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由毛泽东等六人组成中革军委主席团。
1936年12月7日,又决定扩大中革军委,由23人组成,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张国焘任副主席。
1936年12月,中革军委改组成立中华军委会。
1937年8月,洛川会议后,中华军委会撤销,原属政府体系的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撤销,职能和任务交由新成立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