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贵州黔西南,是世界喀斯特景观集聚的风水宝地。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的____,是中国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堪称“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
本题选项:
A.罗平峰林
B.万峰林
正确答案:万峰林
题目来源:参见《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中国地图出版社2019年版)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拓展阅读:
贵州黔西南,是世界喀斯特景观集聚的风水宝地。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的万峰林,是中国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堪称“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
万峰林,长200 多千米,宽30 ~ 50 千米,占兴义市土地面积三分之二以上,是中国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距今大约3.6 亿年前,兴义还是滇黔古海的一部分,到距今大约3亿年前的石炭纪形成陆地,又历经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多次造山运动,地壳不断抬升,深厚的碳酸盐岩层在含有二氧化碳和有机酸的流水作用下不断被溶蚀,使岩石裂缝加大、孔隙加深,形成不同发育阶段的溶沟、石芽、石林、岩溶漏斗、落水洞、天坑、地缝、溶蚀洼地、岩溶盆地、岩溶平原、峰丛、峰林、孤峰、溶洞、地下河、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瀑布等奇观。如此浩瀚、壮观、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大观,犹如一条美不胜收的彩带,把高原江山装点得分外妖娆。
在我国,喀斯特地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分布,尤其在云南、贵州、广东、福建、四川等地广泛分布,而“发育最完善最完美的峰丛峰林和石林是兴义万峰林、兴义泥凼石林和云南路南石林”(国际风景园林行业泰斗孙筱祥在兴义考察时的评价)。370 多年前,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曾到过万峰林,赞叹这片连接广西、云南的峰林“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形胜”,相传他还发出这样的赞叹:“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中外专家学者则以“龙古、山奇、水秀、石美、缝绝”10 个字和“山是景的海洋,水是光的磁场,路是锦的画廊,气候是春的天堂,风情是歌的故乡,吃是美味佳肴”6 句话概括了万峰林的内涵和特色。
从地质学的角度看,万峰林的北部为峰林盆地,中南部为峰林洼地和峰丛山地,峰林、峰丛大多呈锥形,部分为钟状、平顶状和马鞍状,堪称“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根据峰林的形态,分为列阵峰林、宝剑峰林、群龙峰林、罗汉峰林、叠帽峰林五大类型。每一类都各具特色,既独立成趣,又与其他类型的峰林相辅相成,组成雄奇浩瀚的岩溶景观。
2004 年,万峰林被列入贵州兴义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同年,万峰林荣获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2005 年,《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特辑》评定万峰林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
万峰林景色丰富:登高远眺,青绿色的秀峰似林,黄绿相间的田野交错连片,村庄散落其间,小河弯弯曲曲,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 山里人以惯有的开门见山的量化思维,简称这里为“万峰林”,或更直接地以方位将其区分为“东峰林”和“西峰林”。
东峰林山峦起伏,人烟稀少,一派原始田野景象。晴天观峰,可看“日出朝阳洒满谷”;雾中看山,则是“云霞明来或可睹”。而永恒不变的,是山环水抱中的农田。春天里那一顷顷绿油油,夏天收割后禾秆的土黄色,新种下嫩苗的翠绿色,焚地化肥后田块的焦褐色,各种色彩都在这里汇聚。
如果说东峰林以田见长,那西峰林则以水取胜。西峰林山脚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它缓缓地在农田中由南往西流淌,像一根游线,把依河而建的几个布依族村寨像珍珠般地串起来;也像一根晾绳,挂起了一帧奇峰似林、田坝胜锦、村落如珠、古榕若翠的巨幅画卷。泛舟河上,随着船棹慢慢划起的涟漪,两岸天然的山水画在眼前徐徐展开。这河,当地人称“纳灰河”,名字有点土气,一如山里人的气质,但这才使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奇胜”至今仍原汁原味。形态各异的万峰林,正是以这山、这水、这田,永远地吸引着游人的脚步。
万峰林生态良好,民族风情浓郁。座座奇美的山峦,与碧绿的田野、弯曲的河流、古朴的村寨、葱郁的树林融为一体,构成大自然中最佳的生态环境,形成罕见的峰林田园风光。人们说:“要观天下最美的风光,到万峰林;要观天下最美的田园,到万峰林。”喀斯特研究专家林钧枢评价:“兴义万峰林从高原向斜坡地带分异清晰、发育完美,早被明朝徐霞客所重视,布依族和苗族风情更增添其情趣。”世界著名旅游专家戴斯蒙先生称赞万峰林为“人类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美丽画卷。”此外,万峰林地灵人杰,被人们称为风水宝地,还有“一寸土、一寸金,一坝走出三将军(刘显世、刘显潜、王文华)”的美誉。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