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笔记/正文
下列地名中,因著名文人得名的是____

 2022年03月27日  阅读 602  评论 0

摘要:问题:下列地名中,因著名文人得名的是____。答案:B、杭州苏公堤。

本题问题:下列地名中,因著名文人得名的是____。

本题选项:

A.成都浣花溪

B.杭州苏公堤

C.南京桃叶渡

D.青岛琅琊台

正确答案:B.杭州苏公堤

题目来源:暂无

出题单位:央视《中国地名大会》节目组

拓展阅读:

下列地名中,因著名文人得名的是杭州苏公堤。

苏公堤旧称苏堤,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现长2797米,为北宋文人苏轼(1089年)任杭州知府疏浚西湖时取湖泥和葑草堆筑而成。

一、成都浣花溪

浣花溪因为诗人杜甫而闻名,杜诗中的浣花溪已成千古绝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成文于此,这里除了含蓄婉约的景致之外,浣花溪的背景是悠远的文化,诠释它的是一首首优美的诗句,茅庐、小溪、竹林,楼阁、小桥、卵石,就是当时浣花溪的写照。

杜甫的茅庐常常被掀起了三重茅,雨夜难熬,娇儿也为此不能睡好,只能奔波于修复茅庐的工作中,所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定是杜甫发自内心的呼喊。

二、苏公堤

“苏公堤”是苏堤的旧称,在西湖的西南面,南起花港观鱼,北接曲院风荷,是“西湖十景”之首。当年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开浚西湖,取湖泥葑草筑成,横贯湖南北,全长2.8公里。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

苏公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苏东坡曾有诗云:“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堤旁遍种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个品种。每当寒冬一过,春风吹拂,苏堤便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

三、南京桃叶渡

南京桃叶渡是南京江北长江边东门桃叶山下的一个古渡口,也称“晋王渡”她和东门“宣化古渡”东门“大码头渡”同属南京浦口东门三大古渡。

南京桃叶渡地点在南京长江大桥桥北的东门桃叶山下,宣化山的东南面。

桃叶山在宣化山的东南面,山下当年是白浪滔天的滚滚长江,此段江面当时称为扬子江。

民间传说晋元帝时扬子江江边的桃叶山,山上和山下江岸栽满了桃树,桃树枝繁叶茂,苍翠欲滴,游人往往流连忘返,桃叶山因桃树叶多且美而得“桃叶山”名。

四、青岛琅琊台

琅琊台,中国东部沿海历史名胜。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琅琊山上。 琅琊台三面濒海,一面接陆,海拔183.4米。因山形如台,在琅琊,故名琅琊台。

春秋时期,越灭吴,越王勾践欲称霸中国,遂于勾践二十五年,徙都琅琊,立观台以望东海。

秦统一六国后,始皇南登琅琊,徙民三万户琅琊台下,重作琅琊台。

此后,琅琊台这一名称便名垂青史。经过开发建设,已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风景名胜旅游区。

琅琊台为中国东部沿海名胜,历史久远。琅琊台一名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东经》,“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 

《山海经校注·海经新释》郭璞云:“今琅琊在海边,有山□□特起,状如高台,此即琅琊台也。琅琊者,越王勾践入霸中国之所都。”

《越绝书·外传地记》云:‘勾践徙琅琊,起观台,台周七里,以望东海。’今详此经,是地本有台,勾践特更增筑耳。故《史记》索隐云:是山形如台也,斯言得之。”

〔袁〕珂案:“《史记·秦始皇本纪》索隐引经文亦同今本。并云:‘盖海畔有山,形如台,在琅琊,故曰琅琊台。’”。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xuexi/biji/8189.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099
  • 评论0
  • 浏览8800054
排行榜
随机推荐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