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粤剧艺术的一代宗师____开创了粤剧花旦行当中影响较大的唱腔流派之一,即红派艺术。
本题选项:
A.梅兰芳
B.红线女
C.尚小云
D.程砚秋
正确答案:红线女
题目来源:暂无
推荐单位:广东学习平台
出题单位:广州市委宣传部
拓展阅读:
粤剧艺术的一代宗师红线女开创了粤剧花旦行当中影响较大的唱腔流派之一,即红派艺术。
红线女(1924年12月27日~2013年12月8日),原名邝健廉,祖籍广东开平,中国当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派艺术创始人。
红线女是粤剧艺术的一代宗师,开创了中国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红派艺术,为岭南粤剧艺术乃至中华文明树立了不朽的丰碑。2009年,红线女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红线女(1925年12月25日-2013年12月8日),原名邝健廉,生于广州,粤剧女演员,工花旦。
1939年,以艺名“小燕红”首次登台。1940年,改艺名为“红线女”。1946年,出演剧目《我为卿狂》。1947年,主演粤剧电影《藕断丝连》。1950年,演出现代戏《珠江泪》。1951年,演出剧目《一代天娇》,创制“红腔”,主演粤语片《孤雏泪》。1953年,组建“真善美”粤剧团,排演《蝴蝶夫人》《清宫恨史》《昭君出塞》等剧目。1956年,主演粤剧《搜书院》、粤语电影《原野》。1958年,出演新编剧目《关汉卿》。1960年,主演粤剧《焚香记》。1961年,主演现代戏《刘胡兰》。1963年,主演剧目《李香君》。1965年,主演现代戏《山乡风云》。1973年,主演戏曲电影《沙家浜》。1980年,主演新编剧目《昭君公主》,凭借该剧获粤剧百花奖最佳女演员、最佳编剧奖。1985年,获联合国交响乐协会授予的“太阳和平奖”。1989年,主演粤剧艺术片《李香君》。1991年,凭借现代戏《白燕迎春》广东省第四届艺术节特别奖。1997年,编导现代戏《春到梨园》。2004年,其策划并配音的粤剧动画片《刁蛮公主戆驸马》上映,2009年,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2013年12月8日,因病去世,享年88岁。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昆剧、话剧、歌剧、电影及西洋歌唱技巧,开创“甜、脆、圆、润、娇、水”的独树一帜的“红腔”,其作品思想内容与时俱进,唱腔流派影响深远。
1924年12月27日,出生于广东开平水口泮村。家住广州西关,常随母亲到戏院看戏,回来在家中仿效演唱。
1938年因日军侵华而失学,同年7、8月间,随母亲经澳门赴香港,拜舅母何芙莲为师,正式学艺,取艺名小燕红。
1939年春节,在胜寿年班首次登台演出。
从此,她在戏班中练功、学唱,夜场演出扮丫环、宫女的角色。在香港郊区演出日场时,也担任一些戏份不多的配角,在“天光戏”中,还有机会演主角。
1940年,红线女随何芙莲临时搭班于靓少凤的金星剧团演出。
1941年在上海演出,红线女当上了第三花旦。
1943年,她在肇庆演出,在内地第一次用“红线女”这个艺名。从此,她成为“师曾剧团的正印花旦。
以后到抗战大后方广西等地演出了许多马派剧目,如《苦凤莺怜》《斗气姑爷》《软皮蛇招郡马》等。 抗战胜利后,红线女定居香港,成为影剧两栖演员。
1952年,在香港组建真善美剧团,并与马师曾、薛觉先等合演《蝴蝶夫人》《清宫恨史》等剧。
1952年,她在演出《一代天骄》《王昭君》,改编《蝴蝶夫人》和莎翁名著的实践上,根据自己的天赋,嗓音条件,在传统旦角的基础上,融入京腔、昆腔演唱艺术和西洋美声技法,创造了“红腔”。
1955年,返广州,参加广东粤剧团,先后在广东粤剧团、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团工作。
20世纪50、60年代,红线女曾随团赴朝鲜、越南演出。
20世纪80年代,面对粤剧舞台演出的不景气,为振兴粤剧,她重排旧剧,编演新戏。
1988年国庆前夕,红线女率广州粤剧团到北京举行了“红线女专场”;1994年,红线女又在北京主演《白燕迎春》,成功地塑造厂一个外科医生沈洁的艺术形象。
2009年,红线女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2013年12月8日,在广州逝世,终年88岁。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