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笔记/正文
春秋时期,一些军事强国常被称为“千乘之国”,是因为其拥有数量可观的____

 2022年03月29日  阅读 519  评论 0

摘要:问题:春秋时期,一些军事强国常被称为“千乘之国”,是因为其拥有数量可观的____。答案:C、车兵。

本题问题:春秋时期,一些军事强国常被称为“千乘之国”,是因为其拥有数量可观的____。

本题选项:

A.舟兵

B.步兵

C.车兵

正确答案:C.车兵

题目来源:《中国军事通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出题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拓展阅读:

春秋时期,一些军事强国常被称为“千乘之国”,是因为其拥有数量可观的车兵。

千乘之国,汉语成语,意思是指拥有许多兵马的国家,出自《论语·学而篇》。

春秋时期,孔子年轻时开坛讲学,听者纷纭。休息时,他与弟子们谈论各自的理想,子路说:“给我一个千乘之国,即使有内忧外患,只要三年我就能让它全民皆兵,有勇有谋。”孔子笑他使勇好斗,转而问冉求,冉求则提倡礼乐兴邦。

春秋至战国以前打仗用战车,所以说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如何,往往是说它拥有战车多少乘,比如说千乘之国,万乘之国。

据《司马法》等古籍所讲,古时候兵车1乘,有甲士3人,步卒72人。打仗时,甲士3人立于车上,1人居中驾车,2人左右执兵器以战,步卒随车前进。这样看来古时候以一个车为作战单位的作战人员大致有76人。那么“千乘之国”,就是有兵力,76000人;“万乘之国”就是有兵力,76万。

甲士都是由贵族出身的武士充任的,是统治阶级的最下层,也是战场上的基层指挥官。武士是贵族,住在国邑之内,所以有的地方也称作“国人”或“国士”。

步卒是由从事农业生产的庶人为主要担当者,庶人从事农业生产,住在鄙野(国邑之外叫郊,郊外叫野),所以也被称为野人。

由于春秋以来的战争频繁多变,步卒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成为主要的兵种。公元前541年晋国首先出现了,所谓“毁车为卒”,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样一来,庶人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增加,地位也更加重要。

为了充分发挥庶人的战斗力,晋国的赵鞅在做战前的誓师中提出了:“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这里的意思是说,假如作战有了功,庶人,包括工商,也可以晋升为士。

到战国时代,李悝在魏国,吴起在楚国,商鞅在秦国,也都先后实行了奖励军功的政策。这样的结果是在春秋以来社会经济剧烈变化的基础上,使社会各阶层进一步发生变化,不仅一些士大夫便成了新兴的大土地所有者。庶人也有了上升晋级的机会,就是原来处在最下层的“人臣圉圈”也可以成为自由民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awrui.net/xuexi/biji/8360.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鸭先知博客

鸭先知博客是一个记录日常学习的博客网站,然后把每天的学习内容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 文章27099
  • 评论0
  • 浏览8800054
排行榜
随机推荐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