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问题:我国浙江沿海有“送大暑船”的传统习俗,寓意是?
本题选项:
A.送暑平安
B.降雨充沛
正确答案:送暑平安
出题单位:答答星球
支付宝蚂蚁庄园小课堂 - 2024年07月22日 - 答案
答案解析:“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尤其是台州椒江一带的民间传统习俗,传承至今已有百年之久,近年被列入浙江省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渔民们将满载粮食的大暑船送至台州湾入海口,寓意送暑平安,以求风调雨顺。
农历二十四节气(送大暑船),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
2021年5月,农历二十四节气(送大暑船)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送大暑船”是每年小暑到大暑节气以椒江葭沚一带渔村为中心区域举行的民俗活动。“送大暑船”活动的枢纽是以五圣庙为核心的五个庙宇,涉及星光村、星明村、五洲村等村落。活动时间从农历四月开始到大暑日止,时间跨度长达三个月,参与民众十几万人次,包含台州本地、宁波、温州等地的百姓。
送大暑船在清代有明确文字记载,学者俞樾在《右台仙馆笔记》中记录了临海(当时的椒江属临海)送大暑船的过程:“前大暑数日,大建道场。至大暑日,送之出海,听其所之,俗呼为大暑船。”
民国25年,方志学家项士元在《海门镇志稿》卷七《岁时》中也记录了大暑椒江的风俗。
近代送大暑船活动主要集中在椒江的下游,改革开放后,由于温黄平原沿海信众的经济力量的增强,以及政府对民间文化的重视,送大暑船的规模一年比一年更盛大。
送大暑船具体分为建造大暑船、小暑节迎圣、请酒、大暑送船等环节。其中规模最大的活动主要在农历大暑节这天。
1、做船
每年,工匠们历时近两个月,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规格接近于真船的三分之二大小建造“大暑船”。船体通身彩绘,内设有神龛、香案,以备供奉;舱内载有猪、羊、鸡、鱼、虾、米、酒等食品;水缸、缸灶、火刀、火石、桌、椅、床、榻、枕头、棉被等生活用品;备有刀、矛、枪、炮等自卫武器;有米皆用小袋装,每袋一升,为千家万户所施。
2、迎圣
传统的五圣庙会,一般是从大暑前半个月的小暑开始。这个时候,大暑船已经制造完毕,停放在五圣庙内。
在五圣庙所在的星光村里几位威望高的老者指挥下,由数十位年轻力壮的村民从五圣庙中抬出制作好的大暑船,送往江边滩涂。
从小暑开始,几乎每天都会有渔民到庙会给“五圣”供奉礼品,成群结队的信众到庙会来进香。在庙会期间,组织者就会从外地请来戏班搭台演戏,算命、测字、唱戏文的等等也汇集来凑个热闹。
3、请酒
农历六月初六,送大暑庙会迎来了二次盛宴——请酒,寓意为:葭沚老街当地的神仙——集圣庙的本地神,宴请龙王宫、文昌阁、五圣庙等周边庙里的神仙来集圣庙喝酒、看戏。
一大早,集圣庙、五圣庙、龙王宫、文昌阁等神仙在集圣庙宴请,迎接队伍浩浩荡荡、敲锣打鼓去请五圣前来喝酒。
4、送船
送暑队伍沿街游行,用彩轿抬着“五圣”和地方神神像、神位,并沿路表演民间传统节目,如舞龙舞狮、卖糖担、抬阁、荡湖船、地戏等等,数万民众则沿路祀祷“送暑平安”。
在江边设坛祭拜后,五圣神像被供奉到大暑船上的神龛之中,时辰一到,大暑船被一艘渔轮拖往椒江出海口,最后焚烧在海洋之上。
制作大暑船的技艺和复杂的祭祀仪式从清代开始一直没有中断过,参与人群数量大,每年都有新的人员自发加入活动队伍,存续情况非常好。
“送大暑船”活动是二十四节气农耕文明和椒江地方文化共生演化的载体,是二十四节气文化演变成大型民俗活动的见证。它是台州湾地方民俗文化的活态呈现,体现了当地民间艺术和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和智慧,寄寓了百姓“驱除邪祟,祈求平安”的愿望,反映了他们顺应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希冀,还具有凝聚族群、丰富民众精神生活的现实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