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在____。
本题选项:
A.湖南
B.浙江
C.安徽
D.河南
正确答案:C.安徽
题目来源:暂无
出题单位:央视《中国地名大会》节目组
拓展阅读: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
醉翁亭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亭园内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
醉翁亭整个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亭中新塑欧阳修立像。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圆底篆体“醉翁亭”三字。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山琅琊寺主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
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醉翁亭记》初刻于宝宋斋石碑。
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因原《醉翁亭记》石刻字小刻浅难以久传,由苏东坡改书大字重刻。
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初建二贤堂。
北宋末年,知州唐俗在醉翁亭旁建同醉亭。
南宋至明代,醉翁亭周围又陆续修建了二贤堂、宝宋斋、意在亭、古梅亭、怡亭、览余台等九个亭台堂阁,形成一组建筑群。
明代,醉翁亭开始兴盛起来。相传当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可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
明代洪熙元年(1425年),南太仆寺卿赵次进建方池,引山泉水入池。侍御邵梅墩为观赏梅景,在池中建亭一座,名“见梅亭”。
明代嘉靖四十年(1561年),南太仆寺少卿毛鹏所建皆春亭。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滁州知州卢洪夏在皆春亭四周凿石引水,建“曲水流觞”作为文人雅集之所。
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建宝宋斋。
清顺治九年(1652年),李嵩阳题梅台壁石碑,题为“花中巢许”。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知州王赐魁立“让泉”二字碑刻。
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醉翁亭整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见梅亭更名影香亭。
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醉翁亭及周围的二贤堂、意在亭、古梅亭、怡亭、览余台等亭堂皆毁于太平军兵火。
清光绪七年(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
1956年,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醉翁亭列为安徽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1966年8月下旬,滁城“红卫兵”走上街头横扫“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醉翁亭内的欧(阳修)文苏(轼)字《醉翁亭记》碑刻被凿坏。
1985年,皆春亭仿苏州园林重建,并改名为“意在亭”。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