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问题:《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中采用了____的音调素材,展现了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
本题选项:
A.龙船调
B.信天游
C.劳动号子
正确答案:劳动号子
题目来源:暂无
出题单位:国家大剧院
拓展阅读:
《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中采用了劳动号子的音调素材,展现了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
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是20世纪40年代,延安鲁艺师生采录。系黄河老船夫李思命自作。
作为一首劳动号子,这首民歌以其质朴的语言、粗犷的声调、高亢浪漫的激情,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展现了陕北人民在恶劣生活环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唱出了陕北人民对于黄河的深深热爱,对自己的深深自豪。
《黄河船夫曲》的歌词分上下两阙,上阙设问,下阙酬答。问句语言虽质朴、平实,但立意高远,气势磅礴,从黄河的“弯”到“弯”里的船,再从船上的“竿”到持竿的梢工……,环环相扣,层层设问,构成了严密的逻辑体系;这样的设问,实质上是代表全民族向自然、向历史发出诘问,给人以天地悠悠、感慨万千的震撼。答句只把“你”改作“我”,把“几十几”改作“九十九”,两个字的变动就使歌词达到了叹为观止的完美境界。“问答式”在中国民歌中颇为多见,但如此之“问”之“答”似仅存一例。曲调与歌词相呼应,句首的两小节五个音是全曲音调的浓缩,接下去是四个基本重复的乐句,似呼唤,似设问,又如自叹,仿佛要把我们民族五千年的沧桑一泻而尽。最后一句的一个五度跳进,突然使旋律转入新调,此时,一种不屈的民族精神如异峰突起,永驻于天地之间。
李思命去世后,《黄河船夫曲》久唱不衰,《搬水船》由李进福等接班,特别是李进文当老艄、王永宁扮陈姑娘,使《搬水船》艺术发展到了最高峰,县城调演受到表彰。
当2003年央视“魅力12”播出后起之秀李进元、王长生唱的《黄河船夫曲》时,荷叶坪村村民听到原汁原味的船夫曲,群情激奋,高兴异常。
《黄河船夫曲》已被《黄河情》、《西部风情》等十多部影视片用作插曲、主旋律和主题歌,成为黄河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经典节目和代表性歌曲。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