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问题:猜一猜:山西非遗民俗“跑鼓车”源自古代哪一项活动?
本题选项:
A.操练战鼓
B.制作水车
正确答案:操练战鼓
出题单位:答答星球
支付宝蚂蚁新村小课堂 - 2024年06月03日 - 答案
答案解析:“跑鼓车”是流行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的民俗活动,相传始于春秋时期,由操练军用战鼓演变而来。“跑鼓车”主要包括祭鼓、踩辕、赛鼓三部分,融鼓乐表演与体育竞技为一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尉村跑鼓车,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尉村跑鼓车是为纪念唐代名将尉迟恭而举行的一种集祈福与健身为一体的影响较大的民俗活动。源于山西省汾城镇尉村,广泛流行于山西省襄汾县西部。
尉村又名鄂公堡,已有2700年的历史。公元前718年,晋国发生内乱,晋鄂公逃至鄂邑(今山西乡宁县,与尉村接壤),把鄂邑作为屯兵驻守的军事堡垒,因而命名“鄂公堡”。到了唐朝,汾城、尉村一带均为尉迟敬德的封邑,因此汾城、尉村两地均曾用“敬德堡”或“鄂公堡”命名。公元前718 年,晋鄂公谢世,鄂公堡的驻军也就自然脱离了军队建制演变为民。但是,官兵用于军事训练的战车、战鼓以及擂鼓进军的演练形式被保持了下来,而后逐渐演化成为当地一种特有的民间集体赛事,也意味着跑鼓车文化诞生。
尉村跑鼓车融鼓乐表演与体育竞技为一体,将鼓与车、韵律与运动结合,表现着一方人文厚土的独特文化。
鼓车顾名思义即载鼓之车,乃鼓与车的集合。车由古代的战车演变而成。车身车轴由槐木或榆木制成,车轮车辐木制铁镶。车长十一尺,车宽二十八尺。 重量约五百公斤,铁轮一米多高;鼓,由古代的战鼓演变而来,鼓皮,正面用公牛皮,背面用母牛皮,象征阴阳和合;鼓帮有两层,内外之间撑和,结实耐用,别具音效;鼓边有圆形铆钉,每颗金光明亮,钉的有数量二百零八个,取泽地萃卦。尉村根据卦象分为五个方位,五个院落鼓饰图案各异,别具涵义。其中后院鼓画八卦图;西北院鼓画二龙戏珠图,鼓边描金黄色;东院鼓画为神兽角端图,鼓边呈绿色;南院鼓画为秦琼打虎图,鼓边绘红色;庙巷鼓则画和合二仙图,鼓边描为银灰色。
跑鼓车到竞赛时,在每辆鼓车前面有掌辕、抱辕以及拉梢者,车上有乐手,可一人擂鼓,一人鸣锣;也可由四至六人擂锤敲打。鼓车行进还有特殊的鼓点,再配以锣、钹,声音震天动地,气势威武雄壮。车是由二十至三十名青壮年分列两边拉稍绳。比赛的分组是根据村子的区域分为五个院,每院一队。比赛前通过抓阄分组。比赛的项目众多,都是追逐赛。
跑鼓车是一项群体接力项目,在比赛中是可以换人,类似于田径比赛中的接力,在交接中,鼓车不能停止,必须在行进中进行换人,史称“鏖战”。中途交接若车停下则直接判定为输。同时参赛有男队和女队,近年来也有为青少年定制了小的鼓车,所以还有少年组。充分提高了全村人的参与度。
2008年9月16日,尉村跑鼓车经临汾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临汾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2009年4月24日,尉村跑鼓车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Ⅹ-10。
2011年5月23日,尉村跑鼓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Ⅹ-135。
版权声明:本文为 “鸭先知”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08:00-18: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000000@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